內容摘要:檢察機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大有可為,工作重點應在法制服務。在開展此項工作中,必須要結合檢察職能,充分發(fā)揮職能優(yōu)勢。必須要認真找準切入點,合理把握著力點,揚長避短,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使檢察職能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得到拓展和深化,切實實踐立檢為公、執(zhí)法為民的宗旨。
關鍵詞:檢察職能 服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fā),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檢察機關必須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結合檢察職能,充分發(fā)揮職能優(yōu)勢,不斷拓寬檢察工作領域,切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一、檢察機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切入點和工作著力點
“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的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面蘊涵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農村和諧社會協調發(fā)展等重要特征。筆者認為,結合檢察職能,檢察機關的工作重點應在“鄉(xiāng)風文明”和“管理民主”,至于其他方面,檢察機關不具有職能優(yōu)勢,雖可積極參與,但不應列為工作重點。鄉(xiāng)風文明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設,關鍵在法制宣傳和運用,目標在和諧,檢察機關可以通過懲治犯罪、加強普法宣傳和教育等促進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zhèn)的創(chuàng)建,努力營造團結、和睦、互助、誠信的新型農村社會人際關系。管理民主主要是政治文明建設,關鍵在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目標在法治,檢察機關可以通過幫助提高村級組織的干部素質,健全管理機制,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等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昂椭C”與“法治”都要求以社會主義法制的普及與廣泛應用為基礎和前提,法制無疑成為檢察機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切入點。
新農村建設應是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據此,檢察機關應屆積極參與之列。因為檢察機關既不似政府般職能廣泛、行政資源豐厚、工作領域涉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居于主導地位;也不似農民般直接承擔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各種利益和效果,自然無法取代農民的主體地位。確切的講,“服務”乃檢察機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最佳定位,是工作的著力點所在。
二、檢察機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應堅持的原則
檢察機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能盲目行事,必須要客觀分析形勢,積極應對各種機遇和挑戰(zhàn),結合自身職能,卓有成效的開展工作。筆者認為,必須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職責在確保國家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優(yōu)勢在一個“法”字。服務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擺正自身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以至取代其他機關和單位的應有位置和作用,更不能自作主張,強行推進某項工作,以至脫離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損害農民的正當權益或引起農民的抵觸情緒。為此,就要結合檢察職能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不斷拓寬工作領域,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適當的在扶貧、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做出努力和貢獻是可行的,但這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如果抓不住關鍵點,脫離了法制服務的工作核心,工作效果將大打折扣。
二是開展調研,實事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不能盲目跟風、摘“一刀切”。檢察機關往往位居一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中心地帶,距離鄉(xiāng)村相對較遠,且沒有基層派出機構,對基層農村實際情況的了解未必清晰和準確。因此,檢察機關必須要降低姿態(tài)、撲下身子,深入基層開展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并以此為基礎確定相應的要求和目標,出臺并落實相應的措施。否則,我們服務新農村的舉措、方式就可能與農村實際不相符合,農民群眾未必就會歡迎并從中得到實惠。
三是協同各方,合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各個機構和部門的共同努力。檢察機關必須要積極與有關部門加強配合,形成合力,使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舉措切實發(fā)揮實效,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化和持續(xù)推進。如果單打獨干,既可能影響其他機構或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不協調因素,也極有可能影響自身工作成效,事倍功半。
四是形成機制,實現長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同樣,檢察機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是一時激情,更不是走形式和過場,需要扎實的努力和長期的工作實踐。建立適合區(qū)情、富有實效、措施得力的長期工作機制因此而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以上原則,檢察機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需避免以下誤區(qū):開展工作不實際,花架子、形象工程居多;調查研究不具體,不能深入農村和農民中了解實際情況,掌握情況有失偏頗,甚或偏聽偏信,不利于干群矛盾的有效化解;出臺舉措不得力,不能切合農村實際或農民需求,農民不歡迎或引發(fā)基層群眾的抵觸情緒;服務效果不明顯,不能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或者短期見效卻不能有效解決深層次問題等。
三、檢察機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
中央建設新農村的重大部署出臺前后,檢察機關在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探討。以昌平區(qū)人民檢察院為例,昌平作為北京市的遠郊區(qū)縣,農業(yè)依然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城市化進程較快,但“三農”問題依然關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大局;而昌平作為北京城市規(guī)劃中的重點發(fā)展新區(qū),其經濟社會穩(wěn)定直接影響首都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大局。近年來,該院認真分析、客觀認識到這一形勢,秉承“在服務昌平區(qū)域發(fā)展中發(fā)展昌平檢察事業(yè)”的工作思路,積極將各項工作職能向基層鄉(xiāng)鎮(zhèn)進行拓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并贏得了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結合檢察職能及昌平區(qū)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內容應體現在維護農村經濟社會穩(wěn)定、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努力構建和諧宜人新農村等方面。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內容:
(一)嚴厲懲治各類犯罪,維護農村穩(wěn)定。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一支重要政法力量。懲治各類刑事犯罪是其基本職責。
1.嚴懲危害農村穩(wěn)定的各類刑事犯罪。對發(fā)生在農村影響農村法律秩序和法制環(huán)境建設的各類刑事犯罪進行嚴肅處理,以有效震懾犯罪,提高群眾安全感。
2.切實保障農民合法經濟利益。加強與工商、農業(yè)、質量技術監(jiān)督等行政部門的聯系,建立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大對查處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等假農資坑農、害農案件行政執(zhí)法的監(jiān)督力度,對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監(jiān)督立案。加強與土地、規(guī)劃等部門的配合,嚴厲打擊非法侵占農民耕地的犯罪活動,保護基本農田不受侵犯,努力維護農村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對破壞農村水利、電力設施等犯罪行為優(yōu)先審查,嚴肅查辦,保障農村各類基礎設施的發(fā)展與完善。對侵害農民工利益、未成年人權利、老弱病殘等人員權利的案件,加大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和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
3.嚴肅查辦農村職務犯罪。近幾年來,檢察機關接收的舉報農村干部涉嫌職務犯罪的線索數量持續(xù)上升。以昌平區(qū)人民檢察院為例,2003年—2005年,受理的群眾來信來訪數分別為172件、167件、168件,其中舉報對象為農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分別為21件、41件、59件,分別占歷年受理來信來訪線索總數的12%、25%、35%。這充分顯示,當前農村干群矛盾較為突出,個別農村干部的違法犯罪現象已引起廣大群眾的極度憤慨。對此現象,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切不可因為涉案情節(jié)不嚴重、涉案標的較小甚或不屬打擊重點而忽視、輕視甚至視而不見。部分農村“兩委”班子成員生活腐化墮落,只求中飽私囊、損公肥私,甚至在當地搞“家天下”,排除異己,打擊報復不滿群眾,已嚴重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嚴重影響了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和經濟發(fā)展進步,加上部分群眾出于激憤四處上訪告狀,影響了黨委、政府及其他機關正常的辦公秩序??梢哉f,此類問題解決不好,不僅影響農村社會穩(wěn)定,更影響農村經濟建設與發(fā)展,影響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甚至會影響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大局。因此,對農村職務犯罪案件,必須要正確認識、認真對待、嚴肅查處、妥善辦理,努力為新農村建設各項政策的落實提供法治保障。結合農村實際,對于三類案件要重點查處,即涉及農民利益的救災、扶貧、移民、土地征用補償、支農資金使用管理等工作中出現的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犯罪;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與行政執(zhí)法人員勾結違法發(fā)放林木采伐許可證、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非法低價出讓土地使用權案;使用暴力、威脅手段,剝奪農民群眾選舉權利,采取賄選等方法破壞選舉的案件。對于涉案人員,要嚴肅處理,從嚴懲處,還要協同有關部門積極消除案件的不良影響和后果,盡快彌合干群矛盾,使當地經濟社會轉入正常的發(fā)展軌道。
(二)努力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農村和諧。構建和諧村鎮(zhèn)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檢察機關要著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幫助農村建設和睦、團結、互助、誠信的新型社會人際關系。
1.妥善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謹慎辦理輕微刑事案件。農村中的一些刑事案件,起因不大,往往就是鄰里、親友之間的一些小事。因為法律意識淡薄,法制觀念落后,或者綜合素質不高,逞一時之氣、一時之勇而致釀成禍端。應該講,這類案件不該發(fā)生,本可以避免,造成的后果也不會太嚴重,尚有彌補的空間和教育挽救的余地。因此,在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還要認真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因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引發(fā)的輕微刑事案件,綜合考慮案件起因、具體情節(jié)及犯罪嫌疑人案發(fā)后的具體表現、被害人態(tài)度等問題,依法適用輕緩的刑事政策,不要輕易定罪,慎用逮捕,謹慎起訴,努力營造鄰里互諒互讓、家庭和睦相處的和諧氛圍。
2.引導農民合理反映訴求。與公安、法院、司法、信訪、民政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著力構建大排查、大調處、大信訪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控告申訴部門要熱情接待來訪村民群眾,耐心聽取有關情況,妥善處理各類突發(fā)性、群體性事件,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將問題解決在基層,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事態(tài)惡化。要增強工作主動性,深入農村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認真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對群體性事件和長期上訪、纏訴的,在了解掌握有關情況的基礎上還要結合有關法律政策做好說服教育工作,盡快妥善予以解決。認真做好息訴罷訪工作,扎實開展民事行政案件檢察監(jiān)督,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維護正常司法秩序。對涉檢涉法上訪的,要從全局出發(fā),著眼大局,認真落實首辦責任制,決不拖延,決不懈怠責任,及時、妥善、有效的加以解決。
3.深入推進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對農村地區(qū)減刑、假釋、保外就醫(yī)及各類社區(qū)矯正人員教育管理工作的監(jiān)督,幫助建立健全相應工作機制,防止脫管漏管現象發(fā)生。結合辦案實踐,針對農村工作中存在的有關問題及時向有關單位和部門發(fā)出檢察建議,督促完善落實,建章立制。加強對農村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適當為中小學配備法制副校長,開展經常性的法制教育。配合有關部門嚴厲打擊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三)加強普法宣傳工作,建設法治鄉(xiāng)村。農民的法律意識逐漸覺醒并不斷提升,但其法律素質總體上還不夠高,尚不能有效適應經濟社會的迅猛發(fā)展。檢察機關要充分發(fā)揮法制工作優(yōu)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普法宣傳活動。
1.加大對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提高履職能力和職務犯罪預防教育的工作力度。首先要開展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法律服務工作,既要嚴肅查辦影響和破壞選舉公開、公平、公正、順利開展的案件,保護農村民主建設成果,又要積極宣講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提高村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增強村干部依法治村的意識和能力,深入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其次,要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向農村基層組織延伸,把村干部列入預防職務犯罪主題的范疇,尤其是對農村土地使用權及征收補償工作、專項支農資金管理等要重點監(jiān)督、專項預防,從源頭上遏制村干部職務犯罪。如昌平區(qū)人民檢察院建立了院級領導干部定點聯系基層鄉(xiāng)鎮(zhèn)的工作制度,院領導定期深入基層農村進行走訪,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加大對農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法制教育和職務犯罪預防教育工作力度,耐心解答各類法律問題,經常向村干部們“敲邊鼓”,幫助其樹立法制觀念,提高其依法行政、依法治村的意識和能力。
2,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法制宣傳。與文化、司法部門加強協同,大力開展一些形式多樣、承載內容豐厚的法制宣傳活動。要鞏固現有的法制教育形式,并賦予其時代內涵,采取就群眾關心的問題、貼近群眾日常生活的案例進行講解、制作相關法制展板、宣傳櫥窗、發(fā)放有關學習資料等形式增強群眾法制意識,提高其法律素質。幫助農村解決現實法律困惑,為其生產經營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使其從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中解決實際問題,得到實際收益。采取選派青年干警深入農村開展送法入戶、結成互助對子、選派優(yōu)秀干警到農村掛職鍛煉等形式使法律走進百姓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其日常生活,使其明確法律重要性,增強法制主動積極性。昌平區(qū)人民檢察院在實踐中建立了檢務公開聯絡員的工作制度,為全區(qū)十七個鎮(zhèn)、街道辦事處都配備了由青年干警擔任的檢務公開聯絡員。檢務公開聯絡員要定期不定期的組織普法宣傳,深入農戶家中宣講法律知識,經常性的幫助基層鎮(zhèn)、村、社區(qū)解決涉及法律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同時,了解基層所需所求,積極協調檢察院及有關單位或部門盡快予以解決。
責任編輯: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