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我們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師生一行八人來到了充滿東南亞風情的美麗城市馬來西亞,參加由ISM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國際音樂教育協(xié)會①舉行的“第27屆國際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收獲頗豐,感想滿腹。
會議概況
這是ISME首次選擇東南亞國家,也是繼日本和韓國后第三次在亞洲召開。千余各國代表、學者和音樂教育專家從世界各地趕來,討論有關音樂教育的不同課題。研討會之前(7月9日-14日)在印度尼西亞、越南、新加坡、香港等七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召開了地區(qū)性會議,由國際音樂教育協(xié)會所屬的委員會和地區(qū)成員主辦,共分為七個國際小組②,專門搜集、整理不同范疇的專業(yè)知識,討論有關音樂教育的課題。分會完畢,于7月16日在馬來西亞召開世界大會。會議共有三大主要組成部分:學術論壇、展覽會和音樂會。500多個專家與學者參加了論文宣讀(paper)、工作坊(workshop)、專題討論會(symposia)、課例展示(work session)、海報展示(poster sessions)等項目;另有40個展覽單位和54個音樂表演團隊。會議為期6天,可謂是一次匯集了全球音樂教育家和表演者的國際盛事。
會議特點和要點
1. 內容包羅萬象,學術氣氛濃郁
會議內容涉及:世界各地教育課程改革和教育政策變革、學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教師培養(yǎng)與教學模式探討、世界四大音樂教育法的內涵及外延、特殊兒童的音樂教育等多個層面,研究范圍擴展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生物學、音樂治療學等多個領域。
這是一個沒有膚色種族分別,沒有等級職稱差異的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不論你是一個教授、專家,還是在教育一線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在音樂教育問題的探討中。在臺下坐著聽講的有可能就是鼎鼎大名的音樂教育家,但是他們依然會認真地聽講,還會多角度地向講課者提問,有切磋、有探討、有質疑、有咨詢,講廳里總是洋溢著和諧濃厚的學術氛圍,臺上臺下充滿著對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關注與熱愛。
2.專家學者云集,創(chuàng)新火花迸發(fā)
參會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新奇,不是指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會議的新鮮,而是世界各地的音樂教育專家們的理念時時給我們啟發(fā)和靈感,似乎天天都在經(jīng)歷“頭腦風暴”。這是在國內的學術會議上未有過的體驗。
各個領域的音樂教育專家展示了與自己專業(yè)有關的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包括音樂教學法、音樂教育理論、音樂教育課程設置、音樂與文化的滲透、音樂教育與音樂治療等。來自美國、德國、匈牙利、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專家進行了音樂教學法的課程展示。這些專家都是各自領域的權威,其音樂教育理念是走在世界前端的。如國際奧爾夫協(xié)會的主席Hartman Wolfgang所做的《奧爾夫教學法的過去和未來——一個教學理念對這個變化著的世界作出的回答》、達爾克洛茲教學法專家Karin Gree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