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馬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過去我對此深信不疑,只以為效益不好的企業(yè)才會關停并轉(zhuǎn),誰知紅紅火火的單位也會在重組中消失。去年三月,我工作了40多年,蒸蒸日上的,原以為是“鐵打營盤”的北京鐵路分局,卻被一紙紅頭文件,在宣布的瞬間成了記憶中的歷史,并被永遠定格在那一時刻。
我始之驚詫,繼而茫然。一個已經(jīng)退休的人尚且如此,正在上班的職工其心情可想而知。此后,每當我路過前北京鐵路分局的辦公樓(我覺得必須加個“前”,這倒不是因為搞了半輩子文字工作的我,患上了喜歡咬文嚼字的“職業(yè)病”,而是因為確確實實從宣布“撤銷”那一時刻起,北京鐵路分局就真的不存在了),再也看不見北京鐵路分局的牌子了,而唐人崔護的詩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如幻影般地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當年的北京鐵路分局是何等的輝煌呀!可如今我的同事,分流的分流,內(nèi)退的內(nèi)退,真是應了“人面不知何處去”。當然火車的輪子,一分一秒也沒有因為北京鐵路分局的消失而減速,列車不僅依舊在奔馳,而且全路正醞釀和準備著第六次大提速。
前分局的辦公樓依舊聳立在北京站前,可進進出出的人中,能夠點頭打招呼、說上話的人已寥寥無幾。檔案室還在,五個檔案員中,三個上了年紀的已經(jīng)內(nèi)退,一個年輕的已經(jīng)分流改行,只剩下一位同志堅守崗位。但檔案還在,還不時有人前來查閱檔案。由此我開始想到,惟有檔案,尤其是永久保存的檔案才真正是“鐵打”的、“鋼鑄”的。
說到前分局檔案室保存的檔案資料,我心里便立刻熱乎乎的。那里有我當秘書時,為單位起草文件、為領導起草講話的一份又一份原稿,其間還有免不了的涂抹修改痕跡,甚至還有偶爾不小心滴落的一星半點墨汁。自然那里面也少不了局領導勾勾劃劃改動批示的話語,當年我從他們的批改中,悟出了寫作的真諦,進而掌握了起草文件的技巧。如今他們在哪里呢?多數(shù)已經(jīng)先我而退休,也有的則在更高層的崗位上繼續(xù)忙碌。還有其他秘書,如今他們又在哪里呢?
說到前分局檔案室保存的檔案資料,我心中便立刻激動不已。那里有1995年在沙城火車站,舉辦北京鐵路分局首屆檔案節(jié)的檔案。而重溫那些活生生的照片,我就仿佛看到市檔案局領導講話、頒獎的身影,基層站段檔案員載歌載舞的場景,又回到眼前。而與會的中國檔案報社和中國檔案、北京檔案雜志社的記者,他們那年輕、漂亮而又熱情的倩影,更讓我終生難忘。還有《鐵道文秘檔》雜志社的那位文字功底頗為厚實的老總編,也來為檔案節(jié)助興。自那以后,我們都成了經(jīng)常聯(lián)系的好朋友。我感謝他們,因為是他們多次宣傳報道了分局檔案工作的輝煌。也是因為他們的鞭策和鼓勵,我更加熱愛這個在許多人看來并不起眼的檔案事業(yè),我更加緬懷曾多次榮獲北京市和全國鐵路系統(tǒng)檔案工作先進集體的分局檔案室,也更加思念那些和我風雨同舟共創(chuàng)輝煌的檔案同仁。當然也不乏遺憾,那就是由于分局的撤銷,分局的首屆檔案節(jié),也就成了分局惟一的一次檔案節(jié)。
說到前分局檔案室保存的檔案資料,那是前北京鐵路分局幾萬職工,50多年來拚搏奮斗、永不磨滅的歷史見證。從1989年編輯的《北京鐵路分局四十年》一書,到此后每年編輯一冊的《北京鐵路分局年鑒》,都詳細記述了分局的風雨歷程,也包括分局檔案室的發(fā)展足跡。重溫這些檔案資料,我會更加振奮,小車不倒只管推,何需揚鞭自奮蹄。檔案對我來說,就是晚開的花,就是遲到的愛,就是陳年的酒,就是不了的情。檔案越古老,就越顯得金貴。正因為此,一些檔案同時也是珍貴的文物。
毛澤東有詩:“往事越千年”,一代又一代人如流水般地長江后浪推前浪,一個又一個營盤如夢幻一般,或興起、或高揚、或衰落、或消失,而記述這一切的檔案卻如鐵如鋼?!扒鼗蕽h武”、“唐宗宋祖”,乃至“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文治武功,所以至今能為人傳頌,也是靠了如鐵如鋼的檔案史料的記載。設想沒有相應的檔案史料,誰又會知道他們當年叱咤風云的雄姿英發(fā)呢?想到古人,想到檔案,想到我曾經(jīng)為檔案付出的許許多多,我的心豁然亮堂,因北京鐵路分局被撤銷所帶來的一時沮喪和一些失落,也頓時冰消雪融。
鐵打的檔案,流水的兵,這就是在前北京鐵路分局被撤銷一周年之際,我對我所鐘情的檔案的一點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