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夏
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描繪了一幅秋思畫卷:“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蹦憧矗晃涣b旅他鄉(xiāng)的游子,牽著一匹瘦馬,在西風吹拂的古道上踽踽而行,路旁的枯藤老樹上,幾只烏鴉發(fā)出了凄涼的叫聲。這是一首精美的詩,也是一幅絕妙的畫。妙就妙在詩人僅用九個名詞,就為讀者勾勒了一幅瑟瑟秋景圖,將天涯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渲染,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畫家作畫時,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的一種技法。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則指作家潑墨如云,濃彩重墨地描寫人物或景象等,以造成某種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的藝術(shù)手法。在古今詩作中,運用渲染技法表情達意的詩作比比皆是,典型的如宋代柳永的詞《雨霖鈴》,用凄切的“寒蟬”,初歇的“驟雨”,催發(fā)的“蘭舟”,“千里煙波”,沉沉的“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等意象層層渲染,烘托出了一種濃濃的悲涼氛圍。如果沒有這層層的渲染,只是單純地說不舍得分別,離情最苦之類,就顯得浮泛蒼白。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連續(xù)用了“層林”“漫江”“雄鷹”“游魚”等物象組成了一組意象群,賦予它們絢麗的色彩和充滿生命力的動作,描繪出了湘江盎然的秋色,從而為下闕抒發(fā)自己奮發(fā)有為的革命豪情做了極好的渲染。綜上所述,渲染蓄勢,舒卷自如,這是古詩常用的技法之一。
考點訓(xùn)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①前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
②三、四兩句寫出了詩中這位將軍怎樣的形象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①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xiàn)什么內(nèi)容?并簡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詩的后兩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