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中國讀者實在太熟悉了,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在語文課本里讀到過它。許多年來,人們對其中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看法,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個被資產階級虛榮心腐蝕而導致喪失青春的悲劇形象。但果真如此嗎?難道我們從小說中就沒有讀出別的體驗嗎?瑪蒂爾德丟失項鏈這一故事的中心事件,對她一生構成的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克纳顝哪且粫r刻起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轉變?她的性格從那個晚上起到底產生了哪些變化?這些看法的確最符合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初衷嗎……當我們向自己質疑這一系列的問題時,特別是當我們的思想觀念有了變化,更加看重文本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某些權威或泰斗的蓋棺定論時,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項鏈》給我們提供的遠遠不止我們已經知道的。
《項鏈》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丟失項鏈的前前后后構成。小說以“項鏈”為線索,將瑪蒂爾德為參加晚會而借項鏈,戴著項鏈在晚會上出盡風頭,回來時丟失項鏈沿途尋找未得而焦急萬分,四處借錢買了項鏈歸還,用10年的光陰償還所借款項,直到得知那項鏈原來是條贗品為止貫穿情節(jié),使讀者對小說中的項鏈有了至深至透的感受。而女主人公的性格也就在這一失一得中盡顯風采,使其成為外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獨具特性的女性形象。
那么瑪蒂爾德究竟是個怎樣的女性?
“她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她沒有陪嫁財產,沒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遺產,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使一個有錢有地位的男子來結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她只好同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結了婚?!边@就是瑪蒂爾德的身世。如果她對于這些并不在乎,就像許許多多的平民女子一樣,既認命又隨遇而安,也就罷了,可偏偏她并不甘心,總是對自己的處境不滿。于是,愛慕虛榮,奢望富貴,貪圖享受──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層面。應該承認,對現(xiàn)狀不滿而渴求改變的意識是一種進步的思想萌芽,展示著求新的可貴精神,這種不安分的心態(tài)不僅正常而且體現(xiàn)著人類向前邁進的追求,瑪蒂爾德顯然只是為自己的物質匱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惱著,她渴望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談情說愛中度過,渴望能過上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裕生活。這就使她陷入了無法擺脫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虛華財富裝扮自己以得到暫時心理滿足的選擇。但是,瑪蒂爾德作為普通市民的女兒,渴望過好日子,渴望充當被社交界承認并追慕的角色也并不為過,更不是什么錯誤。
當我們說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是其性格第一內涵時,不能忘記她的性格中還有其他依然本質的東西,那就是善良、誠實、質樸的本色。這種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辦服裝的一筆錢和丟失項鏈后流露出來的。當瑪蒂爾德對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時,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惟恐嚇著他或給他太大的壓力。這反襯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當借來的項鏈丟失后,瑪蒂爾德心急火燎,如大禍臨頭,連上床睡覺的力氣都沒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項鏈。當確認再也找不到時,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時還上,要守信用?!懊鎸@個可怕的災難,她一直處在又驚又怕的狀態(tài)中?!眳s從沒有過不良的念頭,如賴著不還,買個假的還上,逃之夭夭或靠墮落還債等等。不能否認,當生活突變,面臨重大危難而負債累累,不僅向往的日子沒有出現(xiàn),連小康之家的日子都不能保持時,瑪蒂爾德能夠勇敢地面對,恪守道義,默默地開始承受。這不能不說是瑪蒂爾德的美德所在,也正是她性格最終發(fā)生根本變化的內在原因。
尤為值得一提,也是我們從來在閱讀中被忽略的,是她性格中要強堅韌、重義輕利的內涵。丟失項鏈客觀上導致了瑪蒂爾德生活上的貧窮和巨額債務,但主觀上卻成了瑪蒂爾德命運的轉機和性格發(fā)生裂變的契機,她開始了由追求虛幻中的虛榮到勇敢面對打擊而腳踏實地生活的變化過程。小說中寫道:“路瓦栽夫人懂得窮人的艱難生活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倍驮谶@10年的辛苦勞作中,她學會了吃苦耐勞,勤勉節(jié)儉,心態(tài)也漸漸變得平和舒展。這是個從云里霧里跌落到地面的過程,雖然有過劇烈的落地時的陣痛,但一旦站立起來,挺直腰板,站穩(wěn)腳跟,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生活才真正屬于自己,也才會自動放棄那些虛幻的夢想,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尋找生活的價值和快樂?!斑€債”成了她生活中的最高目標,她的日子不再是在那虛幻的假想和對現(xiàn)實的種種不滿中度過,而是有了實際的動力,她的物質水平的降低換來了她精神生活的充實。丟失項鏈的挫折給了瑪蒂爾德當頭一棒,成了她改變生命軌跡的新起點,也是她真正面對生活的清醒劑。丟項鏈對瑪蒂爾德而言,與其說是其步入苦難的邊緣,毋寧說是其走向成熟、重新認識自己的起點。
另外,瑪蒂爾德婚前婚后的最初階段,根本就沒有懂得愛的真諦,她不僅看不到丈夫對她的愛,反而總是抱怨自己缺少愛,對丈夫常常挑剔。倒是10年的同甘共苦,使她真正體會到了愛——來自丈夫的無私的愛。是路瓦栽先生在妻子因丟失項鏈而束手無措時,立刻馬不停蹄地四處尋找;當確認項鏈難以找回時,是他毫無責怪和怨言地冒險到處簽名,借債買了項鏈如期還上;在漫長的10年中,也是他急妻子所急,想妻子所想,無怨無悔,省吃儉用,深夜抄寫書稿掙錢,勇敢地承擔起了償還債務的責任。路瓦栽先生理解妻子的焦慮和恐懼,以最真摯的愛體諒和呵護著妻子,與她共渡難關,使瑪蒂爾德才有了堅持下來的勇氣和力量,同時也使她真正懂得了愛的含義。
綜觀瑪蒂爾德性格形成過程,也正是她的心理變化過程??梢哉f,丟失項鏈作為她命運的轉折點,完成了她性格的漸變過程,也是她返璞歸真,戰(zhàn)勝和超越“原我”的過程。小說最后寫道:“生活多么古怪!多么變化莫測!只需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就能把你斷送或者把你拯救出來!”那么,丟失項鏈這件“小事”,對瑪蒂爾德到底是斷送還是拯救呢?我們的結論顯然是拯救!當我們看到她10年后又見到女友時,完全沒有了當初的自悲自怨、自慚形穢和低聲下氣,有的是自在和從容:“去跟她說話嗎?當然要去,既然債務已經還清了,她可以把一切都告訴她,為什么不可以呢?她于是走了過去?!倍嗝催_觀和坦然,多么平和的心態(tài)啊!當陳述完了自己10年的艱辛后,“她臉上顯出了微笑,因為她感到了一種足以自豪的、天真的快樂?!边@就是最后的瑪蒂爾德——一位為明確生活目標而一步步攀登的奮斗女性。就在漫長的10年還債歲月里,她獲得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安寧,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體驗。10年艱辛挖掘出了瑪蒂爾德性格的本真本色,磨煉了她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這時的瑪蒂爾德是一個由外在形象美到內在精神美的女性,一個由錯位到復位并最終找到自我的女性,莫泊桑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變得很美好很可愛的女性形象。
(王立強,廊坊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