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作出了同意毛澤東不做下屆國家主席人選的建議。那么,由誰來繼任下屆國家主席呢?因為此前毛澤東是否留任尚未定論,況且毛澤東在各種場合的講話中均未明確提出過具體意見,所以,繼任人的安排亦未有具體意見。
經(jīng)過中央書記處的初步醞釀,最后集中在朱德和劉少奇兩個人的身上。按慣例,毛澤東不連任,由上屆國家副主席、德高望重的朱德繼任是完全順理成章的事。事實上,在中共黨內(nèi)高層和黨外民主人士中,也確有過這種考慮。當時,為準備召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央組織部和統(tǒng)戰(zhàn)部受中央書記處委托,草擬了一份第二屆人大常務(wù)委員會候選人名單,發(fā)給中央一些主要負責人征求意見。其中劉少奇仍是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人選列入的。這就透露出了一個明顯的信息:劉少奇留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家主席候選人顯然是朱德了。
朱德看到名單后,明白了中央的考慮。他給時任中央書記處總書記的鄧小平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全文如下:
小平同志轉(zhuǎn)書記處同志們:
你給我組織部、統(tǒng)戰(zhàn)部對二屆人大常委提名候選人名單一份,我同意。我提議以劉少奇同志作為國家主席候選人更為適當。他的威望、能力、忠誠于人民的事業(yè),為黨內(nèi)黨外、國內(nèi)國外的革命人民所敬仰,是一致贊同的。因此,名單中委員長一席可再考慮,以便整體的安排。至于我的工作,歷來聽黨的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無顧慮。
此致
敬禮
朱德
二月二十九日
寥寥數(shù)語,朱德寬闊的胸懷和對劉少奇的推崇之情躍然紙上!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接受了朱德的提議。劉少奇作為國家主席候選人的方案就這樣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