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jīng)方(方名桃紅四物湯加減)
方藥:當(dāng)歸15克,川芎、酒白芍、酒地黃、桃仁、紅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痛經(jīng)時,每日1劑;每個月經(jīng)周期用2~4日,用1~5個月經(jīng)周期。
功效:活血化淤。
主治:痛經(jīng)。
加減:氣滯型加木香6克,香附15克,元胡、枳殼各10克;血淤型加五靈脂、元胡各10克,沒藥6克;寒濕凝滯型加桂枝、小茴香、元胡各10克,干姜6克;氣血虛弱型加元胡、山藥各10克,黨參、黃芪各15克;肝腎虧損型加枸杞子、元胡各10克,杜仲6克。
療效:治療550例,痊愈439例,有效86例,無效25例,總有效率95.4%。
(詳見《甘肅中醫(yī)》2003年第11期29~30頁)
肺炎方(方名麻杏石甘湯加減)
方藥:麻黃、杏仁、甘草各10克,生石膏45克(先煎),銀花、連翹各15克,荊芥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主治:肺炎。
療效:治療肺炎20例,全部治愈。治療時間最短6天,最長18天,平均8.65天。
(詳見《陜西中醫(yī)》1986年第1期11頁)
▲編者注:肺炎是急性病。如果出現(xiàn)高燒不退、胸痛、咳出鐵銹色痰、鼻翼扇動者,為大葉性肺炎的典型表現(xiàn),表示病情危急,應(yīng)速到醫(yī)院治療,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消化性潰瘍方(方名三生散)
方藥:制巴豆、生南星、生半夏、生烏頭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每次取藥末3克,用麻油調(diào)勻,敷于中脘穴,局部固定,5~6日換藥1次,2次為1個療程,敷藥后局部發(fā)癢、起泡、化膿,結(jié)痂愈合。
功效:溫中止痛。
主治:消化性潰瘍,屬脾虛胃寒型,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受涼后發(fā)作加重,倦怠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稀爛),舌淡、苔白,脈弱者。
療效:治療118例,其中治愈(癥狀消失,鋇餐造影愈合)62例,有效(癥狀明顯減輕,鋇餐造影有明顯改善)4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90.6%。
(詳見《湖南中醫(yī)雜志》1991年第6期12頁)
心律失常方(方名甘麥大棗湯加減)
方藥:甘草、茯神、遠(yuǎn)志、生地、五味子各15克,浮小麥60克,大棗10枚,黨參、黃芪各30克,當(dāng)歸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養(yǎng)心益氣,滋陰安神。
主治:心律失常。
療效:用此方治療慢性肺心病緩解期患者36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結(jié)果顯效(心痹怔忡、脈結(jié)代癥狀消失,連續(xù)3次心電圖無心律失常)26例;有效(上述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證實心律失常減少50%以上)8例;無效(癥狀無減輕,心電圖無改善)2例,總有效率94%。
(詳見《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5年第8期439~4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