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紹教
朋友的兒子明明已三歲多了,活潑乖巧,人見人愛。那天去他家做客,我將買來的蘋果放在沙發(fā)前的小桌子上。明明主動去拿了一只給我,我邊接邊贊賞他:“謝謝明明,明明好乖?!泵髅鞲鲃樱秩ツ昧艘粋€遞給爺爺,爺爺卻推讓:“不用不用,你自己吃吧,爺爺自個兒拿?!泵髅鬓D(zhuǎn)身遞給奶奶,奶奶竟也拒絕:“乖乖仔自己吃,奶奶不餓?!泵髅鳘q豫一下,便跑進廚房遞給正在炒菜的爸爸,爸爸謝過之后,也沒接過蘋果。明明不甘心,把希望寄托在了媽媽身上,誰知媽媽也如此,只是贊賞了一番,沒接蘋果。好一會,明明才從廚房里出來。熱情兒沒人領(lǐng),他極為失望。見狀,我趕緊說:“明明剛才給叔叔的蘋果好甜,再拿一個給叔叔吧?!甭犖疫@么說,他就把手中那個送不出去的蘋果遞給了我。我邊吃邊夸,明明臉上的不快才慢慢消失。吃午飯時,明明又勤快地去給大家端板凳,爺爺則馬上制止,并拿來一張小凳子讓明明坐,明明極不情愿。對此,頗為感慨的我想起了另一個孩子的家長。
園園是我表哥的女兒,四歲多,聰明伶俐。那次我去表哥家串門。切西瓜時,家人都沒主動拿,而是讓園園將西瓜片逐一分發(fā)給大家,園園不時贏得大家的感謝。晚上我們一家六口去逛街,我買了七個蛋筒——特地給園園多買了一個。后來,園園見爺爺先吃完了,就將手中的另一個遞給了爺爺,爺爺沒推讓,接過后說了聲謝謝便吃了。現(xiàn)在慢慢回味這細節(jié),才恍然大悟,原來爺爺?shù)呐e動是高明的,他是在有意識地從生活細節(jié)中培養(yǎng)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進而形成心地無私地良好品質(zhì)。
其實,在大人們眼里,孩子是家中的小寶貝、小皇帝,總千方百計地讓他們吃好穿好玩好,甘心情愿為他們付出一切。但孩子們往往有意或無意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一點點貢獻時,卻時常難達目的,不是沒人領(lǐng)情,就是被善意拒絕。如此,孩子那些熱愛勞動、尊敬長輩、樂于奉獻的思想萌芽往往就這樣被無情地掐掉了。久之,在只知獲取、卻無須付出的環(huán)境下,孩子難免會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習性,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冷暖的自私自利思想。這時,長輩們才意識到孩子如此將難立足社會,難求生存發(fā)展,試圖促其糾正,結(jié)果不是適得其反,就是收效甚微。
園園家長的行為提醒我們,要注意堅持從生活的細微之處著手,引導孩子學會熱愛勞動,懂得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如此,孩子才能自立自強,懂得和諧人際關(guān)系,進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責編 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