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仿佛一個童話之城,它用仙女棒點亮了一座座千年建筑、歷史雕像,點亮了旅行者的記憶,也點亮了它充滿憂患的歷史門扉。
或許,布拉格真的具有魔法,在它的天空中,無數(shù)的天使正忠實地守衛(wèi)著它。
捷克首都布拉格曾經(jīng)是神圣羅馬帝國的首府,悠長的歷史賦予了它百變的面貌,吸引著各式各樣的旅行者。
歷歷往事刻建筑
漫步在布拉格著名的舊城廣場上,濃濃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以廣場中心的15世紀宗教改革家胡斯的青銅雕像為圓心,環(huán)繞著泰恩教堂、舊市政廳、廳壁的老天文鐘、圣尼古拉斯教堂和融合了洛可可與新古典樣式的葛斯·金斯基宮,這些建筑的門楣、窗簾、列柱、屋頂上都或坐或站著無數(shù)圣者、使徒、天使……一尊尊華麗的雕像不知已佇立了多久,他們像一個個風(fēng)塵滿面的老說書人,訴說著布拉格的往事。
這些往事有些很殘忍,譬如1415年,主張宗教改革的查理大學(xué)校長胡斯,就在這兒被判為異教徒、處以火刑,他的紀念雕像于1915年豎立于舊城廣場。
有些往事又很溫柔。緊臨著圣尼古拉斯教堂的墻壁上,掛著一面盾牌般的卡夫卡頭像,這里是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出生地。生于1883年的卡夫卡,在短短的41年的生命中,從未離開過布拉格,卻留下了《城堡》、《蛻變》等傳誦至今的文學(xué)經(jīng)典。
舊城廣場也不乏現(xiàn)實的點綴。這里有擺滿水晶項鏈、懸絲傀儡、蠟燭玩偶的市集,市集邊,鐵鋪里做鐵飾的手藝人每隔一陣子便將爐子燒旺,叮叮地在爐上打起鐵來。
街頭巷尾飄樂音
布拉格充滿音樂。
著名的“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從1946年開始舉辦,每年5月12日(捷克音樂家史麥塔納生日)到6月2日,戲院里都是捷克與世界音樂家、音樂團體的演出。
其實,不只音樂節(jié),布拉格隨時隨地都有很豐富的音樂表演。平時,舊城廣場的圣尼古拉斯教堂有管風(fēng)琴演奏的海頓和莫扎特交響曲,史特拉納區(qū)(Malá Strana,意思是“小城”)另一個更金碧輝煌的圣尼古拉斯教堂則不僅能欣賞到巴哈、莫扎特的樂曲,更能聆聽到婉轉(zhuǎn)清麗的女聲獨唱,那宛若黃金小鳥的歌聲真正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音樂家的街頭表演更是種類繁多。最具人氣的是一組爺爺級的銅管樂表演,聲音沙啞的老主唱,用一個銅擴音器唱老民謠,吸引聽眾,小朋友圍在老人家身旁玩耍,雖是賣藝,卻也別有一番自得其樂的從容。
童話小屋遍河畔
莫道爾河由南至北把布拉格一分為二,東邊是舊城,西岸是布拉格城堡,河上連接兩岸的橋梁中,600歲的查理橋最古老。
查理橋長500米,每隔十?dāng)?shù)步便有宏偉的雕像立于兩旁,雕像下不僅聚集著手工藝品小販,畫家、音樂家的街頭表演更把查理橋變成了精彩的舞臺。
西岸的布拉格城堡自9世紀起便矗立在莫道爾山上,如今共有1座宮殿、3座教堂、1座修道院。拾級登上城堡,在圣維特大教堂塔樓遠眺,城堡下層疊著一座座紅屋頂、白煙囪的童話小屋般的房子,遠處,河對岸更多的童話小屋中間,泰恩教堂那兩束火焰狀的尖塔仿佛著了火……驀地,鐘聲當(dāng)當(dāng)響起,在許多塔樓間回蕩開來,恍如世外之音,如夢似幻的感覺彌漫開來。
烤鴨溢香夜色美
布拉格人愛鎖門,游人一入住旅館,就會被囑咐,鑰匙不可帶出,離開旅館時要關(guān)大門;捷克雖已加入歐盟,卻不歡迎歐元。
這樣的鮮明個性,或許來自于多憂患的歷史。
捷克曾是奧匈帝國成員,一戰(zhàn)后獨立,卻又被納粹和前蘇聯(lián)先后占領(lǐng),1989年蘇聯(lián)解體后捷克才開始改革,1993年與斯洛伐克分離,真正獨立。
凝重的歷史并不妨礙現(xiàn)實的享受。著名的捷克烤鴨和羊排很是香酥,烤鴨一切開來,便涌出一陣熱氣,入口時豐腴滑潤,配著捷克面團,暢飲啤酒,滋味甚是鮮美。
飽餐之后,在街頭閑游。暮色中,布拉格城堡燈光輝煌,塔樓、尖塔頂端的金柱、金冠、金星,像被仙女棒點亮了一般,映著河畔水光,把布拉格變成了魔幻之城,那一座座高高的雕像則是天使,忠實地守衛(wèi)在布拉格的天空中。(林文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