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資料庫
為什么有的藥既是OTC也是處方藥?
眾所周知,非處方藥基本是從處方藥轉變(遴選)來的,部分藥品的適應癥中,有些可以為患者的小傷小病安全應用,即在“限適應癥、限劑量、限療程”的規(guī)定下,將其作為非處方藥應用;而消費者難以判斷的適應癥,則仍作為處方藥使用,如解熱鎮(zhèn)痛藥、平喘藥、制酸藥等藥物中,均有這種情況。
以制酸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為例:作為處方藥,可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出血(一般療程4~8周);作為非處方藥,則只能用于胃酸過多、燒心,即對癥治療,規(guī)定只能服用一周,如不見好轉,應向醫(yī)師咨詢。由上可知,既可作非處方藥,又可作為處方藥的藥品,其適應癥和療程差別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