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軍 潘瑩斌
一餐15萬元的年夜飯,豪華落地玻璃窗,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城市建筑,重復建設的機場、公路和中小型電站……中國社會正墜入一個五光十色的消耗漩渦中。與此同時,關于中國資源緊缺的警鐘聲四起。
無序和掠奪性開采使我國遭遇資源“瓶頸”
由于一些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性,隨著礦區(qū)開采年限的延長,一批礦井走向衰老報廢,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guī)律。據統(tǒng)計,我國伴隨資源而興建起來的礦業(yè)城鎮(zhèn)有400多座,其中20%處于成長期,68%處于成熟期,12%處于衰落期。目前全國約有400座礦山已經或將要閉坑,50多座礦城資源正處于衰減狀態(tài),面臨礦竭城衰的嚴峻挑戰(zhàn)。經濟快速發(fā)展遭遇了資源“瓶頸”。
煤城,滿目瘡痍。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著煤炭資源的地方,人們就靠“吃”煤炭過日子,而且不少地方吃得有滋有味,富富足足。但如今一些地方的煤炭資源已近枯竭,人們的生活一下子從天堂跌入到地獄。
山西省是我國煤炭生產第一大省,素有“煤?!敝Q。2004年全國電力緊張,煤炭緊缺,七大電力企業(yè)向國家高層告急缺煤,電廠煤的庫存量降至安全警戒線以下,就連山西省也多次向中央申請停電儲煤。煤炭的緊缺可想而知。
貴州省是我國南方產煤大省,近年煤炭開發(fā)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2002年全省產煤5001萬噸,2003年猛升至7803萬噸,接近整個歐盟的產量。目前,全省合法生產的煤礦達2136個,設計生產能力9426萬噸,2004年可產煤8500萬噸。在高速開采的背后留下的是什么呢?畢節(jié)地區(qū)煤炭儲量居全省第二,畢節(jié)的赫章縣有近百口煤井,經過十余年的掘取,該縣媽姑鎮(zhèn)已成了地地道道的“空中樓閣”。地處鎮(zhèn)中心的何家沖等地陸續(xù)出現(xiàn)地表下沉,造成近200戶民房不同程度開裂受損。
遼寧省阜新市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煤電生產基地之一,從建礦到2000年底,阜新市累計生產原煤5.3億噸,如果用60噸卡車裝煤排列起來,可繞地球4.3周。到了2003年底,由于煤炭資源枯竭,阜新市78萬人中已有15.6萬人下崗失業(yè),到2004年底下崗失業(yè)職工可能達到17萬多人。全市19.98萬居民月收入不足156元,處于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
而最令人擔憂的是礦區(qū)地面的沉陷正時刻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全市共有13個沉陷區(qū),總面積達101.4平方公里,有2.7萬座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1.52萬座處于危房狀態(tài),涉及居民2.9萬戶7.8萬人,并已發(fā)生多起地面坍塌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油城,輝煌不在。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黑色的金子”,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能源。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石油需求量年均遞增12%。近十年來,我國的石油消費年均增長率達到7%,而同期石油產量的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8%,因此不得不靠大量進口。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石油進口大國。中國石油生產的增長乏力早已成了不爭的事實。
1959年9月26日,正值慶祝建國十周年前夕,松嫩平原中部打出了石油,故定名大慶油田。幾十年來,大慶油田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據國土資源部最新統(tǒng)計,占全國石油年產量50%的大慶油田,可采儲量只剩下30%,到2020年年產量只能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而且開采成本也將大幅度提高。根據我國石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案,大慶油田的產量在未來7年內將以每年200萬噸的數(shù)量遞減,按照目前的儲油量和勘探、采油技術,大慶石油僅夠開采60年。
與大慶相比,玉門的情況更甚。甘肅省玉門市是新中國最早的能源工業(yè)基地之一,是中國石油工業(yè)的“搖籃”。到1957年年底,原油年產量達到75.54萬噸。然而隨著逐年的開采,玉門油田原油儲量急劇減少,玉門石油總公司不得不整體搬遷,另謀發(fā)展;依油而建起來的玉門鎮(zhèn),也不得不搬到100公里以外重新建鎮(zhèn),老油田如此,新油田也命運多舛。
遼寧省盤錦市是隨著遼河油田的開發(fā)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石油化工城市,然而,盤錦這座建市僅20年的新興城市如今也陷入生存的困境。
石油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今天石油城的困頓。
有色金屬城,生存危機。過去國人曾以“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引以為豪。但是,經過數(shù)十年的無序和掠奪性開采,一些礦產資源已日漸枯竭,尤其是有色金屬資源日益減少,依礦而建的有色金屬城一步步走向衰落。
甘肅省白銀市是新中國成立后,因資源開發(fā)利用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工礦基地型城市,經過50年的開發(fā),累計生產銅鋁鉛鋅四種有色金屬367萬噸,累計上繳稅(利)近54億元。從1962年到1980年,白銀市有色金屬產量連續(xù)18年居全國第一。然而,目前支撐主導產業(yè)的銅資源已枯竭,礦區(qū)有色金屬資源儲量僅有204.2萬噸,按年生產38萬噸計算,服務年限僅為5年。由于資源枯竭以及資源型企業(yè)面臨的困難,與之相配套的地質勘探、礦山機械及輕紡企業(yè)生產經營困難也在加劇?,F(xiàn)在白銀城市經濟已經出現(xiàn)結構性衰退,城市經濟發(fā)展缺乏后勁。
安徽省銅陵市一直以礦產資源儲量豐、礦種全而聞名于世。但是,到了2002年,銅陵市采掘工業(yè)占工業(yè)總產值的比重不足2%,采掘業(yè)從業(yè)人員1.6萬人,不足全部職工的10%,按國際通行標準,銅陵市基本上從礦業(yè)城市蟬蛻而出,但礦城留下的后遺癥卻日益顯現(xiàn)。
云南省個舊市也是典型的因錫礦開發(fā)而興起的礦業(yè)城市,近年來,以錫為主的礦產資源面臨枯竭,錫金屬資源保障年限不足10年。而采空區(qū)、采礦廢石、冶煉渣及尾礦占地面積近百平方公里,復墾率只有0.1~0.2%。
有色金屬城,面臨著礦竭城衰的可怕局面。
資源型城市正經歷著痛苦的轉型期
據2004年9月召開的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資料,我國亟待轉型的資源型城市共118座,總人口達1.54億人。由于資源產業(yè)與資源型城市發(fā)展的規(guī)律,資源型城市必然要經歷建設--繁華--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中國資源型城市目前正經歷著痛苦的轉型期,轉型的結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非法開采、掠奪性開采仍然屢禁不止,這對有限的資源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如此以往,資源枯竭時日不多,我們的子孫將來靠什么吃飯?!
地方財政,殺雞取卵。資源開采直接關系地方財政,因而一些地方只圖眼前利益,不惜殺雞取卵,至于子孫后代能否端上飯碗根本不放在心上,因此,無序開采席卷礦城。近年來我國電力發(fā)展很快,但電力需求增長更快,供求矛盾突出。在加快電力建設的同時,一些地區(qū)和企業(yè)也出現(xiàn)違背客觀規(guī)律、違反國家政策,盲目建設電站項目的問題。這種情況如果發(fā)展下去,勢必導致發(fā)電能力大量過剩,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貴州省一些地區(qū)的火電項目“燒”得地方財政的溫度直線上升。2003年貴州省電力行業(yè)僅增值稅即比2000年翻了一番,達到20億元,“十五”期末,電力可使貴州省財政增收12.8億元。電廠建設造就了許多名副其實的“幸福村”。在畢節(jié)地區(qū),最先有火電項目落腳的金沙、納雍兩縣,得益于電、煤稅收,幾年時間財政收入翻了數(shù)番,成為“先富起來”的典型。緊接著,黔西、大方兩縣也獲準啟動了火電項目,全地區(qū)8個縣市“火”了一半,有10余個鄉(xiāng)鎮(zhèn)靠煤炭財政收入突破千萬元,最高突破4000萬元。2003年,貴州省電力以及與電力直接相關的煤礦建設投資超過1000億元。巨大的投資帶來財政的豐厚回報??墒牵h(huán)境、資源的承受能力,以及因此付出的難以用金錢計算的代價,卻沒有人去計算。在大方縣,數(shù)千畝的原始杜鵑花林,僅十幾年時間就被亂挖濫采的煤窯砍伐一光。一位山西教授在貴州的一個論壇會上語重心長地勸告:“貴州千萬不要走山西走過的路?!比欢?,這樣的逆耳忠言卻沒有被人們接受。
中國單位GDP耗能之高,數(shù)倍于發(fā)達國家;中國各項主要產品的單位能耗不僅遠高于國際先進水平,甚至高于印度等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煤在開采、運輸、轉化過程中效率低,浪費大,一噸資源只頂半噸用……
無序開發(fā),竭澤而漁。礦山的開發(fā)對經濟發(fā)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無序的、掠奪性的開發(fā),卻在加快礦竭城衰的速度。
在山東,由于過度開采,現(xiàn)有原煤儲量已捉襟見肘。據統(tǒng)計,目前省屬煤礦可采儲量不足40億噸,預計可開采量為22億噸。照現(xiàn)在的開采速度,十多年后自產原煤將嚴重短缺。
在安徽,煤炭生產從2002年起就開始高速增長,目前淮南謝一礦、新莊孜煤礦都已接近資源枯竭。在淮北,一些生產礦區(qū)接替緊張,部分礦井可采期已低于國家規(guī)定。
2002年,擁有600年歷史的“中國汞都”貴州汞礦,由于資源枯竭,無可奈何地走向了破產,31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以“地板價”僅拍賣了1000萬元。汞礦的數(shù)千名職工一夜之間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依托百年老礦東川銅礦建立起來的云南省東川市,由于資源枯竭,接替產業(yè)未見成效,不得不撤銷了地級市建制,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礦竭城亡”的城市。
非法開采,掏盡挖絕。非法開采是造成礦竭城衰的一個惡魔。一些礦區(qū)非法開采現(xiàn)象十分嚴重,這些非法礦主無執(zhí)照、無資格、無安全設施,但卻明目張膽地組織人員狂采濫挖,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使用國家財產大量流失,而且,這些礦經常發(fā)生特大安全事故。在山西,一些非法小煤窯各占一塊地盤,以低廉的價格招募外來人員下井挖煤。僅靈石縣回祖村,由南向北順河溝密密麻麻就布滿了新舊“黑口子”(非法小煤窯)50多個。這些非法小煤窯之間經常發(fā)生流血沖突。
土地資源的高消耗加劇農民失地問題
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面積約為36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8%,有的地方民眾已無生存之地。中國林科院研究員蔣有緒尖銳地指出,中國國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不再安全,若不及時治理,人民則有禍于旦夕之虞。中國農民人均占有土地資源的狀況也非常嚴峻。
推進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些土地。但近年來亂占濫用耕地、嚴重浪費土地的問題,已經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一些地方不具備條件,不經批準,盲目興建開發(fā)區(qū)。到2004年8月,全國清理出各類開發(fā)區(qū)(園區(qū))6866個,規(guī)劃面積3.86萬平方公里,超過全國現(xiàn)有城鎮(zhèn)建設用地總面積。一些城市建設盲目鋪攤子,建寬馬路、大廣場,大量占用城郊良田。不少企業(yè)盲目圈占耕地,搞“花園式”廠區(qū),廠房該建多層的卻建單層,占地過多,有的企業(yè)甚至圈占上千畝、幾千畝土地搞園區(qū)。一些地方為了滿足投資商提出的多占土地的不合理要求,壓低地價、甚至以“零地價”招商。這些問題導致耕地越占越多,土地利用效率越來越低。
據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周瑞金先生透露,上一個世紀中國的人口與資源問題是通過打土豪分田地、讓資源平均化得到了暫時緩解;而這個世紀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則是如何為數(shù)億沒受過多少教育與技能訓練的農村人口找到“飯碗”,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是“天字第一號”的難題。1997年至2002年的6年間,我國減少耕地6164萬畝,年均減少1027萬畝。到2003年底,國家耕地面積已從原有的19.5億畝銳減至18.51億畝。耕地的大量減少,意味著許多農民不得不告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土地,意味著他們僅有的生活資源的喪失。農民失去土地,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喪失,也意味著農民以土地為生的心理平衡防線的崩潰。
一份調查材料顯示,浙江省1999年至2001年征用耕地57.7萬畝,造成87.8萬人失業(yè)。一般每征用一畝地,就伴隨著1.5個農民失業(yè)。專家推算,到2030年,中國“失地農民群體”將從目前約3500萬人增至1億1千萬人。這其中將有5000萬以上的農民處于既失地又失業(yè)的狀態(tài)。失去土地后,很多人成為游離于城鄉(xiāng)社會之間的“邊緣人”。他們之中有些人運氣好一些,雖然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時常處于怕失業(yè)、怕生產、怕孩子失學的惴惴不安的心態(tài)之中。處于這種心境的農民,與城市有著難以消除的隔膜。對于這些成千上萬游離于城市邊緣的“失地大軍”,如不及時安置和引導,將會對社會發(fā)展和穩(wěn)定產生不利影響。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一件頭等重要的大事。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護耕地。近年來,由于耕地面積連年減少,糧食播種面積不斷下降,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糧食占有量連續(xù)幾年減少。2003年糧食總產量降至8613億斤,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最低點。而糧食消費量逐年增加,糧食產需平衡的年度缺口不斷擴大。這幾年糧食年度缺口,主要是靠挖庫存來彌補。耕地大面積減損的趨勢若不及時遏止,還將對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威脅。一旦糧食出大問題,后果不堪設想。對此,我們必須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
城市資源浪費呼喚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徐匡迪院士曾經呼吁,要建立資源節(jié)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在一次談話中,他說他為瑞典的地鐵車站折服——這是一個山洞,沒有任何的水泥,完全是生態(tài)車站。相比之下,現(xiàn)在國內許多城市都在發(fā)展公共交通,搞地鐵,走的是前蘇聯(lián)的路子,車站建設得很漂亮。
資料顯示,在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供水不足。與此同時,水資源的浪費已經成為城市里的頑癥。對節(jié)能的道德呼吁,處境日益尷尬。
“因為小孩子不太會用筷子,我們小時候吃的飯掉到桌子上,家長都說要撿起來吃,不可以浪費?,F(xiàn)在不是這樣了?!毙炜锏细锌!昂芏嗟胤蕉荚诮ù髽?,有人總認為,現(xiàn)在經濟發(fā)展快了,就要搞世界上最豪華的東西?!北本┠车罔F樞紐新蓋的3座大玻璃罩外觀的大樓,不考慮遮陽、隔熱措施,有人卻為它“夏天怎么辦”發(fā)愁。
2004年,全國出現(xiàn)大范圍拉閘限電,高峰時段缺電省份達到24個。供電形勢的緊張,關鍵是因為能源不足。從事建筑環(huán)境工程研究的江億院士對目前我們社會中的一些做法很不理解。比如,有的單位蓋樓,都搞大玻璃幕墻,盲目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觀,卻忘了節(jié)約能源。有的建筑物搞超大體量,不與室外相連,照明耗電量非常大,從3月份就開始用空調機,直到冬天。有許多賓館、飯店、會議室的窗戶設計得很小,即使白天開會,也要拉上窗簾開著一屋子的燈。當初為什么就不把窗戶設計得大一點兒?賓館在使用時為什么不拉開窗簾呢?
上世紀90年代初,潘家錚院士曾主持過一個關于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的咨詢項目。在最后的報告中,潘家錚反復強調了能耗問題和浪費的嚴峻性和節(jié)能的重要性,但在向上提交報告時,全國出現(xiàn)能源和電力生產過剩,正在號召大家盡量多用電,報告也就無人理睬。幾年以后,形勢大變。據有關測算,若全國所有場所均采用節(jié)能燈,其效益相當于兩座三峽電站的發(fā)電量?!盀槭裁次覀儾换c兒建電廠的錢來開發(fā)、補貼和推廣節(jié)電產品?大城市的空調和冰箱消耗電量十分巨大,為什么不立法淘汰陳舊高耗能的設備?為什么不號召推廣省油、省錢的小型汽車?”
2004年9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規(guī)劃綱要(2004年-2010年)》。我國一批礦山資源枯竭、接替資源不足的問題,已引起了國家高層的重視,并開始采取措施,使資源型城市迅速轉型,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11月19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發(fā)表演講時提出,應在資源開采、加工、運輸、消費等環(huán)節(jié),建立全過程和全面節(jié)約的管理制度。
毫無疑問,今后中國需要繼續(xù)改革,但“需要什么樣的改革”卻成了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當前,要扭轉礦竭城衰的局面,首先必須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步伐。
合理開發(fā)利用資源,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條江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礦山,走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設之路,礦竭城衰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