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珂
韓國電影最高榮譽“青龍獎”不久前在漢城揭曉,今年韓國票房熱門影片《實尾島》在藝術成就的評選中大獲全勝,卷走“青龍獎”最重要的三大獎項: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配角。
在韓國實現(xiàn)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實尾島》,從類型上看只是一部商業(yè)動作片,但是它卻成功地將電影的商業(yè)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起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題材的特殊性。
《實尾島》是根據韓國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71年8月23日發(fā)生在漢城的“實尾島暴動事件”改編的。這一事件是由一群專為刺殺朝鮮領導人而受訓的韓國特工發(fā)動的。由于事件不但牽涉到朝鮮半島的大局,還牽涉到當時韓國獨裁政府的臉面。所以事件的真相被掩蓋起來,直到30年后金大中政府下臺后,有關的歷史檔案才被公之于眾。但在朝鮮半島依然處于分裂對峙的情況下,這樣敏感的題材能夠被拍成電影,只能說韓國電影人確實有一個相當寬松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除了題材吸引人,《實尾島》還表現(xiàn)出非常成熟的電影技術,尤其是那些殘酷的動作場面相當有真實感。導演在這樣一部黑色基調的影片中還摻入了一些幽默元素,思路顯然是模仿好萊塢,不過手法卻是韓國的。這似乎可以說明,在向別人學習和模仿的時候,不能脫離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
“旗幟裹英烈,尸身尚未寒。鮮血染旗幟,舉旗向青天。立下莊嚴誓言,怕死的懦夫盡管走,我們誓死捍衛(wèi)旗幟!”這首軍歌在《實尾島》中反復出現(xiàn),伴隨著這激昂的樂曲,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會陷入一種歇斯底里的激情中。這是一種歷史悲情,是一種屬于那些生活在朝鮮半島上、背負著民族分裂歷史包袱的人們所特有的情緒。
影片從人性的視角質疑了韓朝的分裂與敵視,并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和平呼喚。它不僅靠揭露一樁歷史疑案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更重要的是它切中了韓朝政治分離這個現(xiàn)實。在商業(yè)化的包裝下,《實尾島》并不乏深刻的民族反思??梢哉f,影片的導演是緊緊地抓住了韓國民眾的心理和社會的脈搏,這才是影片在韓國大熱的根本原因。從早先的《生死諜變》到最近的《太極旗飄揚》,凡是能在韓國造成萬人空巷的號召力的電影,無不具備這種特質。
《實尾島》的成功告訴我們,韓國電影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迅速起飛,不但在韓國國內受到觀眾追捧,亦屢屢為世界所矚目,既是由于韓國電影人具有頑強的本土意識,更是由于他們在電影題材上無所掣肘,可以在一個相當自由的空間里充分發(fā)揮才能。遺憾的是,剛剛在北京舉行的2004韓國電影展上,中國觀眾卻無緣看到這樣無論在商業(yè)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更有代表性的韓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