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蕃
到過山西多次,也看過山西許多名山秀水,惟獨沒有到過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五臺山。這次有幸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政局組織革命傷殘人員外出健康療養(yǎng),與大家一起到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寺廟多達57處、有376平方公里景區(qū)的五臺山。
五臺山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分成臺懷、臺內(nèi)、臺外三個同心圓的層次,五個峰巔上都有平臺,平臺建有大小寺院,故稱五臺山。每一峰巔都有各自的特色。五峰又拱衛(wèi)連綿??茨乔嗨纱淞膷弾n和那鮮花與綠草的流泉;聽那松濤與悠揚的鐘聲,伴隨古剎頂上金黃色琉璃瓦上的夕陽,讓推背接踵的游客感受到這里確是風(fēng)景秀麗,朝圣佛事空前,不愧躋身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伽雅一棵畢缽羅樹下結(jié)跏趺坐,靜思冥索,終于覺悟成道,并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活動,于80歲圓寂。經(jīng)三百多年以佛法僧為三寶,以凈化人心為本,以“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為律則,以解脫眾生苦難為旨IJ刁,緣結(jié)因果,會通儒道,中西融合,參承互補,于公元前210年前后,天竺阿育王大弘佛事,我國秦代已萌發(fā)佛法衍延。到了漢武帝通西域引進佛教,至西漢末年對佛教已有較詳細記載。到公元65年東漢明帝(永平八年),印度來了兩位南天竺僧人達摩和尚,云游中國后,看中了五臺山,便上書皇帝,說釋迦牟尼在經(jīng)書上載有:“文殊菩薩的道場原來就在中國的五臺山。”于是皇帝便恩準在此修廟,從此歷代香火相傳,加之山峰峻秀,風(fēng)光綺麗;玉宇澄清,酷夏清涼;林間山泉,淙淙流遠;藍天白云,飛鳥盤旋;谷底牛羊,嬉戲角逐懸崖峭壁,小徑迂回;詩聯(lián)墨跡,令人駐足;亭臺寺閣,金碧輝煌。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先后十五次來到五臺山,一是游山觀景,二是意蘊佛史宗儀,三是飲礦泉健身,四是登高望遠,飽嘗江山如此多嬌,以此來豁達心胸,開啟睿智,運籌興國恤民修善滿漢基業(yè)于千秋。
這里除了好山好水自然風(fēng)光外,更為吸引人的當然是佛家圣地,目口它不僅廟多,而每座廟都大得驚人,口山爾一座座都嘆為觀止!如那顯通寺院,有殿堂428間,占地面積126畝。塔院寺內(nèi)那座白塔,塔底圍193米,塔高54.7米。那金塔寺的金塔,用去黃銅重達65噸;1998年一位愛國僑胞為增強五臺山觀光亮度,他用了36666克黃金進行里外噴刷一新。那金閣寺里一尊菩薩,身高21.7米。那木塔里的銅制圓桶狀轉(zhuǎn)法輪共123個,用去黃銅600多公斤,把塔內(nèi)裝飾得流光溢彩。此外,這里有一偌大的佛壽寺院,院外有一偌大的廣場,身著灰色僧袍而又不剃發(fā)的“和尚、尼姑”,約五百名之眾在廣場上拜天磕地,十分虔誠。但這些“和尚、尼姑”是不出家的,只定時定點去做禮拜,說是既能修心養(yǎng)性,又能增添生活情趣,健康長壽。因此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宗教信仰,不論身份層次,皆可隨時參入這一特殊禪門,這不能不說是五臺山改革創(chuàng)新的特色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