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映雪
大山里的氣候,才進入秋季,就有些涼意了,太陽還沒落山氣溫就開始下降。李老爹加了件毛線背心坐在門墩上 ,將辣煙袋在左腳鞋上磕得脆響,再用手袖擦擦,一眨眼,五寸長的銅煙袋就锃亮了。一股風吹來,李老爹打了個寒戰(zhàn),接著一陣咳嗽,好一陣子才喘過氣來,將口痰吐出老遠,起身到了廚房,從洗鍋把上剔了根竹扦坐回門墩,瞇著雙眼,將竹扦對準煙袋的小洞,一圈圈地轉(zhuǎn),待抽出竹扦,黑黑的臭臭的辣煙袋屎裹滿了竹扦。李老爹把竹扦插在墻縫上,像欣賞一件寶物,歪著頭瞇著眼看了半天。 這黑漆漆的東西可是味好藥,醫(yī)治泥鰍痧能斷根,在這缺醫(yī)少藥的地方用處大著呢,這是留給村頭王大媽的,她說過幾次了。
李老爹站在神龕前,裹好辣煙裝上,長長地喘了一口氣,打開一個小布口袋拿出火鐮,將細細的煙末按在一塊鐵片上,用食指和拇指夾緊,右手用另外那塊鐵片上下敲打,鐵片撞出星星點點的火花點燃煙末,再把冒煙的煙末放在煙袋上,才吧嗒吧嗒地抽起來,嘴里吐出的團團煙霧把正在收拾桌子的兒媳婦王美嗆得直咳嗽。王美看不慣公公這種原始的起火方法。只是男人李海說爹用火鐮是懷舊。公公的父母死的早,婆婆也在李海20歲那年離去。公公也是怪可憐的,哎,過日子不能什么都認真,得學會睜只眼閉只眼,家和萬事興,順也是孝。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越看見舊的東西心里越年輕。李海說:那套火鐮是李家的傳家寶,很有些年代了。大凡家里重大事情和春節(jié)、清明、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爹都用火鐮打火,表示對祖先、親人的一種懷念。王美知道,今天是兒子李迪上班的第一個雙休日,是大喜的日子,公公肯定又要用火鐮了。
在李老爹眼里,火鐮是件寶物,每用一次,都好像是在與先人對話。家里的大事,不管是悲是喜,總得對祖先有個交代,心里才踏實。這也是前人做給后人看,李老爹已是70 多的人了,黃土已埋到眼眉毛,心里總想著自己去了“那邊”以后兒子也能用火鐮與自己說話。現(xiàn)在看來,這夙愿大概是沒指望的了。李老爹心知肚明,李海和王美是孝順的,吃、穿都不用發(fā)愁,口袋里還常常有幾十塊錢,大病小病也照顧得好好的。李老爹認為自己命不好,惟有李海一棵獨苗。在兒子該讀書的時候,遍地是學校,連大隊都有中學,兒子就是在大隊辦的初中班混了個初中畢業(yè),會算賬和寫信,也算是寨子里的文化人,哪家大事小事都少不了他。兒子頭腦靈光得很,可惜書讀少了。唉!那個時候也沒法,不餓肚子就是好的人家了,哪還指望讀什么書。再說那個時候是推薦,能輪得到我們么?走后門就是從那時興起的。改革開放,孫子趕上好時代,我們家也出大學生,出國家干部了,當然要讓祖宗知道,讓他們含笑九泉。
孫子出生那年趕上國家鼓勵計劃生育,兒子和媳婦背著自己去縣上辦了獨生子女證,縣上用大客車拉著辦了獨生子女證的年輕父母在城里轉(zhuǎn)圈子宣傳,大紅榜貼在東風路上,大部分都是機關(guān)干部,農(nóng)民很少。
只生一個娃娃的日子就是好過,穿得鮮鮮亮亮,碗里經(jīng)常有肉??h上鄉(xiāng)上的領(lǐng)導下鄉(xiāng)到這個寨子,都落腳在李老爹家。山潮水潮不如人潮,體面的人家方方順。孫子讀書是在寄宿制小學,基礎(chǔ)打得好,考上州一中,大學在省城,錢是花得多了,但家里并不差賬。一是負擔不重,二是兒子兩口子會當家。有句話說:黃金無種子,長在勤勞人家。這么多年,這個家糧食滿倉豬滿廄。你不見王美到地里做活,總是出門一背糞,進門一背柴。自從實行了封山育林的政策后,政府補助建起了沼氣,豬食也喂生的,不用背柴和煮豬食了。本該輕松點了,可他兩口子又忙著栽什么人參果,明明是香艷梨,要取這么個好聽的名字,現(xiàn)在什么都講品位。不過,為了尋找市場,縣上和鄉(xiāng)上的領(lǐng)導沒少操心,現(xiàn)在銷路打開了,老板直接到地里拉。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真正是黃土變成金。整個寨子栽了幾千畝,對門吳老叔家栽了一大片,一年賣一萬多塊錢,沖得很,吳老叔經(jīng)常打著酒飽嗝,明明一輩子是吃辣煙,還要裝包大紅河,一見人就拿出來,擺譜!過日子要講細水長流,有了錢還是要講節(jié)約,像前些年栽三七,發(fā)了敗了都是一眨眼的事。錢這個魔鬼,能使你幾代人不富,能讓你一夜變窮。錢,不就是一張紙,有人為了得到它可以不要命,我到老都不明白。兒子說什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不懂那文縐縐的話,好像是說錢的來路要明,用著才踏實。不過,錢也真是個好東西,不然,人們怎么都能為了得到它肯去流血流汗。難怪有人說什么都有千萬別有病,什么都沒有千萬別沒有錢,錢啊錢命相連。李老爹的腦海里像一團糨糊,理不出頭緒。任它去吧,反正有錢日子就好,我老倌也算趕上好光景。
村里搞民主選舉,大家都說李海有本事,他被連選了兩任村官。30年前看父敬子,30年后看子敬父。李老爹的面子越來越大了,村里的紅白喜事,李老爹都被請去坐上八位。人過到這步該知足了。還有一件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上個月兒子到縣上又戴了一次大紅花,政府出臺了新政策,凡是農(nóng)村領(lǐng)了獨生子女證的夫婦,年滿60歲后國家每人每年補助500元。這下等老了也有著落了,李海這小鬼頭的路是走對了。我?guī)资甑男牟∫幌伦雍昧?。這20幾年,看著孫子李迪這棵獨苗,心里就像一根頭發(fā)絲吊一盤磨,險得很吶?,F(xiàn)在獨生子女的條件更好,入學、升學都有好多優(yōu)先的條件。寨子里的人看到獨生子女的好處,熱鬧了,隔壁王家哥三個同時領(lǐng)了獨生子女證,還登報表揚。兒子李海說,這是觀念的轉(zhuǎn)變。難道我這快奔黃土的人觀念也變了。李老爹在心里暗笑。話又說轉(zhuǎn)來,日子是好了,我的火鐮傳不下去了,這又成了一塊心病。王美一看見我打火鐮眉頭就皺得能扭出水來,李海小雜種是嘴里不說心里也有鬼,他哪里看得上火鐮這古董,給他保準反手丟了,哪像我,還跪在爹的病床前,雙手接過,讓爹心里滑滑刷刷,走得安心。哎,時代不同,想法就是不一樣。兒子兩口子學的是養(yǎng)豬、種地、做生意?,F(xiàn)在的東西讓人眼睛都花了。兒子到鄉(xiāng)上參加科技培訓班回來,在自家地里栽了一大片草,為這事,差點把李老爹氣死。李老爹罵道:老子活了70多歲,地里只栽莊稼而且還要給莊稼除草,你這敗家子,不栽糧食還去栽草。李海等爹發(fā)完火,才說:爹,那時是那時,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在不但要溫飽,還要小康?,F(xiàn)在是搞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不但要有糧,還要有錢,叫發(fā)展經(jīng)濟。這種草叫皇竹草,不是地里的鐵線草,是科委為我們農(nóng)民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引進的??梢晕古!⑽寡?、喂豬,為我們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解決了大問題。李老爹才不信那一套:你小子懂個屁,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為此。李老爹好長時間沒理睬兒子。
后來王美天天背回一大背像嫩甘蔗樣的草回來。再后來,豬廄、牛廄里都是這種草,牛吃得圓滾滾的,豬吃得胖乎乎的。那草也神,就像韭菜,割幾天又發(fā)了。有了那片草,養(yǎng)牛養(yǎng)豬省事多了,縣上鄉(xiāng)上的領(lǐng)導還帶人來參觀了幾次。再后來,有個老板來家里買草種子,幾角錢一個芽。李老爹才服了兒子,但仍感慨,這世道也怪,連草也賣大價錢了。
孫子上班第一個星期回家。是考取的公務員??既〉?,千好萬好不如政策好。李老爹高興地拿出火鐮,笑容把臉上的皺紋擠成一團,像朵綻放的秋菊。王美擺好碗筷,孫子李迪提著大兜小兜的東西跨進門,甜甜地叫了聲:“爺爺”。李老爹看著比自己高出一個頭的孫子,喜歡得一股熱血轟地沖向大腦,鼻子一酸老淚奪眶涌出,手一抖,叮當一聲,水泥地板砸出兩個小坑,兩塊鐵片瞬間裂了,李老爹看著廢了的火鐮,自言自語道:也好,不用傳了,舊的東西終是要被淘汰的。
(選自2003年第4期《盤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