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鏞
“西施舌”對于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都比較陌生,它是福建的名菜。去年,我去福建旅游,在當(dāng)?shù)氐囊患也宛^中品味了它,方識得它的“廬山真面目”。
“西施舌”是福建長樂漳巷的特產(chǎn)——海蚌的肉,它又名“沙蛤”,是我國著名的海珍,有“海珍之首”之譽。那天,我在福建當(dāng)?shù)氐囊患也宛^中落座后與同去的幾位朋友點了八九個菜,點的是:八閩肉燕、醋溜肉卷、雪山潭蝦、瓜櫻梅魚、椒鹽燒雞、杏仁豆腐、佛跳墻、球形蘿卜和炒西施舌。要說起福建菜的風(fēng)味,真是沒得說。八閩肉燕、佛跳墻等福建名菜當(dāng)然美,炒西施舌更是名不虛傳。當(dāng)“炒西施舌”上席的時候,我們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它。此時,大家想品味它還在其次,要緊的是我們要零距離的接觸它,看看它,這“炒西施舌”到底是一道什么樣的菜呢?謎底解開了,原來這是一道用舌形海蚌“西施舌”為主料,配以水發(fā)香菇、冬筍、芥菜葉柄顛炒而成的炒菜。香菇烏黑,冬筍微黃,芥茶葉碧綠,西施舌雪白。其肴看起來色澤鮮麗雅潔,吃起來脆嫩甜爽,醇香味美,食后齒頰留鮮,余韻極佳,要不是筆者親口品味,實難想象得出“炒西施舌”竟有如此誘人的風(fēng)味。
炒西施舌是一道有著動人傳說的名菜。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越王勾踐用“美人計”滅吳,當(dāng)時越王勾踐送給吳王的美女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施。按理說,越王滅吳后,西施應(yīng)該是越國的大功臣,但越王的夫人卻不這樣想,她以為西施比她美是個禍根,便讓人騙西施外出,將石頭綁在她身上后將她沉入大海。從此后,沿海的泥沙中便生出了一種形似人舌的海蚌,大家都說這是西施的舌頭,稱之為“西施舌”,一直流傳至今。西施舌生長在咸、淡水交匯處,殼薄而長,略呈橢圓形,色澤暗褐,紋樣秀麗,肉色白,清鮮脆嫩如蚌,常伸出殼外,形似舌狀,故名。《閩都疏》中說它:“海錯出東四郡者,以西施舌為第一。”《閩小記》中說:“畫家有能品,逸品,神品,閩中海錯西施舌當(dāng)列為神品?!睋?jù)餐館的大廚介紹,西施舌的烹制方法除炒制外,汆、拌、燉等皆可,其清甜鮮美令人難以忘懷。朋友要是您到福建去訪親或旅游的話,千萬別錯過了品味“西施舌”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