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混養(yǎng)鱔鰍,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大大改善了田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田塊植藕年限延長,提高了品質,減少了病蟲害。現(xiàn)將技術總結如下。
1.田塊的選擇選用水源充足、無農藥和其他毒物污染、排灌方便、土質疏松并留有種藕的田塊。2月開始藕田建設,田四周開挖寬1~2米,深0.4~0.5米的圍溝;在圍溝四周和四角建坑池,每個坑池面積10平方米左右,深0.8米,坑底鋪0.3米厚的肥田泥;田中開挖數條縱橫溝,寬0.5米,深0.4米,呈“?!弊中尾⑴c溝坑相通,溝、坑面積占藕田面積的15%~20%;溝、坑內設置若干管子、竹筒、磚隙等作魚巢;田的四壁用紅磚砌好,防止鱔鰍逃跑。
在田藕開始發(fā)芽前每667平方米(1)雪用70公斤新鮮生石灰清田。鱔種放養(yǎng)前10天,在溝、坑內每667平方米施畜禽糞250~300公斤,注水深30厘米,以繁殖大型浮游生物,供鱔、鰍種攝食。
2.鱔鰍種的放養(yǎng)鱔種要求體型勻稱、游動自如、體表光滑、黏液分泌正常。收集野生苗種宜選籠捕苗。鱔種規(guī)格以30~60克/尾為宜,在4月初至5月下旬,水溫高于15℃時選擇晴天投放入藕田的坑池中,投放量0.4~0.5公斤/平方米,投放前用4%的食鹽水浸洗消毒。泥鰍投放規(guī)格以60~80尾/公斤為宜,投放量占鱔魚的40%左右。
3.餌料投喂堅持“四定”原則。在坑邊設置食臺,投喂在傍晚進行。當氣溫低、氣壓低時少投;天氣晴好、氣溫高時多投,以第二天早上不留殘餌為準。餌料來源主要靠自培的蚯蚓,投餌量占黃鱔體重的4%~6%,投喂蚯蚓時可借鑒籠捕鱔魚的做法,即將蚯蚓在燃燒的稻草上輕微過火,然后投喂,這樣能提高黃鱔的食欲。蚯蚓短缺時可投喂蝌蚪、蠅蛆、螺螄肉、小雜魚蝦等,輔以米飯、面條、瓜果皮等植物性餌料。在5~10月晚上,于溝、坑上掛幾盞3~8瓦節(jié)能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鱔吞食,一般誘蟲高峰有3個階段,即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下旬。泥鰍能攝食黃鱔殘餌、糞便及田中天然餌料。
4.日常管理每天巡田2次,早、晚各1次,觀察鱔鰍和藕的生長情況。在水位調節(jié)上偏重于藕的生長需要,下雨天及時排水;嚴防水蛇、田鼠、家禽等敵害進入藕田。及時摘除過多的浮葉和衰老的早生葉,以保持藕田通風透光,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處理。整個養(yǎng)殖過程最好保持微流水,流速在0.8立方米/秒左右,流速太大容易造成鱔魚逆水游泳,消耗體力。夏季每半個月?lián)Q水1次,在養(yǎng)殖過程中,如水質過渾,可灑入明礬。
夏季有時氣溫高達35~42℃,為了防止高溫死鱔,要在圍溝和坑池中移植水葫蘆、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水草在移植前用10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半小時消毒。夏季換水時,一般選擇晴天下午,進水水溫和藕田水溫相差不宜超過2℃。
藕田鱔鰍混養(yǎng)具有稻田養(yǎng)魚類似的生態(tài)效應,同時因放養(yǎng)密度小,鱔鰍的發(fā)病機率也小??梢圆扇∫韵路啦〈胧孩僭谂禾锓硼B(yǎng)若干只蟾蜍利用其分泌的蟾酥的抑菌作用,達到防病目的。②如藕田螞蟥較多,采用石灰水潑灑和豬血誘捕加以控制。③每2周用漂白粉化水對食物進行消毒;保證鉺料清潔新鮮,定期在餌料中加一些保肝寧、利骨散、大蒜等。以增強黃鱔抗病力。(湖北荊州湖北農學院動物科技系尹倫甫郵碼:43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