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福等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產(chǎn)國,全國辣椒種植總面積達91.52萬公頃,占世界總種植面積的45%。現(xiàn)將他們的辣椒生產(chǎn)技術(shù)介紹如下:
1.耕作制度印度辣椒栽培方式有兩大類:干旱地區(qū)以辣椒單作為主;濕熱地區(qū)以套種為主,主要是與棉花套種;辣椒品種以干紅椒品種為主。另外,在印度棉花套種辣椒的栽培方式已相當完善,種植面積達6萬公頃。
除與棉花套種外,壤土上栽培的辣椒有時也與生育期短的作物如大蒜、蔥、芫荽套種,沙性土壤上的則與扁豆、蓖麻等套種。
2.播種與移栽不同地區(qū)辣椒栽培季節(jié)也不同。有的第一季在6月份播種,第二季在9月份播種,育苗移栽的7月份播種,9月份移栽;有的直播栽培于6~7月份播種,育苗移栽的則在7~8月播種,9月份移栽;也有的按春作栽培于1~2月份播種,秋作栽培則于6~7月份播種。
3.田間管理在印度,辣椒可在較廣的土壤范圍內(nèi)種植,但要求土壤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機質(zhì)。在降水量(主要是4~5月份)為600~1200毫米的地方,辣椒生長良好;但在小于600毫米的地區(qū)則需進行灌溉。而作為秋季作物(即6~8月份),辣椒需水量要求達550毫米,此時需要良好的灌溉條件方能獲得較好的收成。
印度辣椒大田種植的株行距,分枝較多的品種一般為75厘米×120厘米,分枝較少的品種一般30厘米×60厘米。
辣椒施肥一般在移栽前每公頃施25~30噸有機肥做基肥。氮、磷、鉀的比例為150 ∶75 ∶75。不過在多雨的地區(qū)和季節(jié)里,有機肥(基肥)可適當減少,一般每公頃施5~10噸,氮、磷、鉀的比例為100 ∶50 ∶50,并且在辣椒移栽兩個星期后施入全部的磷、鉀肥料,氮肥則施用一半量,另一半在一個月以后做追肥用。但在灌溉條件較好的地區(qū),氮肥可分3次追施,每次施肥間隔為3個星期。
整個收獲期可延續(xù)大約兩個月,每次間隔10~12天,全生育期采收5~6次。
制干椒時,農(nóng)民們一般在辣椒半紅時進行收獲,然后堆積在一起讓其自然全部轉(zhuǎn)紅,之后在陽光下曬干。近年來印度政府為了鼓勵干椒出口,一般資助農(nóng)民使用防水油布曬干椒以保證質(zhì)量。(江蘇鄭明福蘇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