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 土
近些年,學術文化界興起了“錢鐘書研究”的熱潮,并且形成一種專門的學問——“錢學”。
如今健在的錢鐘書先生成了一位神話般的人物。此文,是想通過他的一些趣聞,使人們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得到一點啟迪。
今年95歲的錢鐘書享有“文化昆侖”之譽,是當代“第一博學鴻儒”。其高壽的因素可概括為:“幽默風趣、淡泊名利、夫妻情深、童心童趣”十六個字。
幽默風趣
錢鐘書的幽默是出了名的,無論是日常談話還是平時寫作,他那機智風趣的幽默話語總是脫口而出。
當年,31歲的錢鐘書曾在《說笑》一文中說,會笑是人類天生的一種能力,“臉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發(fā)出笑聲;有了這種本領而不使用,未免可惜。所以,一般人并非因為幽默而笑,是會笑而借笑來掩飾他們的沒有幽默?!薄袄蠈嵳f,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馬鳴蕭蕭,充不得什么幽默。”這種對幽默的解析可謂入木三分。
一位英國女士慕名來到中國,打電話要見錢鐘書,他拒絕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某人當了圖書館館長,錢鐘書卻說“他當了太監(jiān)”,聽者一愣,他解釋道:“后宮里那么多美女,他都不會用嘛。”
錢鐘書學術作品中的幽默語言幾乎俯拾皆是。枯燥的學問一到他的筆下,便化作幽默靈動的文言,既典雅莊重,又富于生氣。而文學作品如《圍城》中的幽默則是許多人所熟知的。例如,他比喻那位張小姐“身材將來準會跟她老太爺那洋行的資本一樣雄厚”;“飯店周圍濃烈的尿屎氣,仿佛這店是棵菜,客人有出肥料灌溉的義務”;“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進給胡屠戶打了耳光的臉,刮得下斤把豬油”……
有人說,看錢鐘書充滿幽默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條最有效的養(yǎng)生保健途徑,所謂“幽默療法”。
新加坡的迮茗曾將錢鐘書的幽默諷刺筆調(diào)與魯迅作了對比: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錢老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者沒什么用處,但針灸似地對準該醫(yī)治的部位刺下,刺得深,也刺得透,一疼之后便頓覺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
很顯然,錢鐘書的幽默源自他的博學。嗜書如命的他在大學讀書時就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以后更是飽讀天下奇書,“古今中外,文史哲無所不窺,無所不精,睿智使他進得去,出得來,提得起,放得下,……淵博使他站得高,望得遠,看得透,撒得開,靈心慧眼,明辨深思,熱愛人生而超然物外,洞達世情而不染一塵,水晶般的透明與堅實,形成他立身處世的獨特風格。”(引自可靈語)。他精通多國語言,光《管錐編》引用的古今中外名著就達幾千種??梢哉f,他的這部煌煌巨著就是以書籍為磚瓦蓋起來的一座寶殿。
作為這座“文化寶殿”上自由自在的“帝王”,錢鐘書的長壽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
淡泊名利
錢鐘書對名和利的淡漠也是出了名的。
大陸18家省級電視臺擬拍一部大型系列電視片《當代中華文化名人錄》,第一批36人,錢鐘書自然名列其中。但是任憑電視臺的磨破嘴皮,他硬是婉言謝絕。有一次攝制組人員給錢夫人楊絳打電話:“被錄制的文化名人,還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報酬——錢?!卞X鐘書立即從旁插話:“我都姓了一輩子錢,難道還迷信錢嗎?”
當夜,錢鐘書夢見有人將自己揪到電視機前,與當年批判“反動學術權威”的情形無異。后來,拍攝者為表歉意,特購一大花籃放在錢家門前,……“錢老,我們算服了您了!”
錢鐘書怕記者,更怕攝像機,因為他實在怕出名。
那年他因病住院。一次夏衍過生日,夏的女兒給他送來一塊蛋糕。他邊吃邊與人閑聊。這時中央電視臺一位攝像記者悄然進入病房,準備偷拍。一開始拍他后身。錢鐘書并不理會,因為天下人的后腦勺恐怕都差不多,接下來記者壯膽走向正面,正要拍照,錢鐘書忽然一撩起被子,連人帶頭帶蛋糕一起捂了進去。搞得頭上身上被子上全是紅的白的奶油。記者極感窘迫:“真不給面子?!币晃缓軙x題的香港記者專門就此情節(jié)做了一稿《被窩里吃蛋糕的錢鐘書》。
英國女王有次來到中國,國宴陪客名單上點名請錢鐘書去,被他稱病推掉了,事后他告訴外交部的熟人:“不是一路人,沒什么可說的?!?/p>
80歲那年,他所在的中國社科院準備為他開一個紀念會或?qū)W術講座會,他堅決不同意。對這類活動,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p>
對于熙熙攘攘的天下人爭而趨之的“利”,錢鐘書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竭誠邀請他前往講學,實際授課時間加起來只有8個小時,開價16萬美金,交通、住宿、餐飲費另行提供,可攜夫人同往。錢鐘書不假思索地回絕了。他對校方的特使說:“你們的研究生的論文我都看過了,就這種水平,我給他們講課,他們聽得懂嗎?”
淡泊名利壽自高。由錢鐘書觀之,信矣。
夫妻情深
錢氏夫婦的感情融洽早已傳為佳話。半個世紀以來,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即使不得已分開,也總是鴻雁頻傳。這種夫妻之情為他們的健康長壽打下了牢固的心理基礎。
據(jù)楊絳回憶,錢鐘書寫《圍城》時,她曾自愿包攬了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家務。兩年里錢“錙銖積累”地寫,楊“錙銖積累”地讀,讀完后夫婦“相視大笑”。
“文革”中,錢氏夫婦曾流放到黃泛區(qū)窮鄉(xiāng)僻壤,兩位老人過著集中營式男女宿舍的日子,但他們?nèi)韵衲贻p人那樣悄悄地雪地探親,隔溪幽會,偶爾聚攏在一起吃上頓集體混合年飯,便美如新婚燕爾。
改革開放以來,錢鐘書夫婦閉門避囂,專心治學。他們謝絕了眾多國內(nèi)外邀請,過著“很愜意的日子”,楊絳風趣地對人說:“我們好像老紅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p>
前兩年錢鐘書住院時,夜里失眠。一次楊絳給他服下舒樂安,自己也要服下一片,錢鐘書不讓,楊絳抗議:“這不公平,在家里不是我吃安眠藥你也陪著吃嗎?你說過中毒咱倆一塊中,豈可讓你獨中乎?”錢鐘書拉著她手臂道:“你不失眠,最近睡得挺好,白天一累,夜里呼嚕打得跟咱家原先養(yǎng)的貓似的……”。
童心童趣
錢鐘書之所以長壽,還在于他的“癡氣”,在于他有一顆不老的童心。
楊絳回憶說,錢鐘書曾一度喜歡玩一種游戲,叫“石屋里的和尚”:一個人盤腿席地在帳子里,放下帳門,披著一條被單,自言自語。這似乎沒什么好玩,但錢鐘書卻能自得其樂,“玩”得很開心。善于聯(lián)想的人也許會由此想到中國的坐禪,氣功或者西方的靜坐健身功吧。
在清華念書時,同學許振德上課時老是注意一女同學,錢鐘書就在筆記本上畫了一系列的《許眼變化圖》,多年后許振德從美國回來,想起往事還忍不住大笑。
牛津求學期間,錢鐘書曾為妻子楊絳畫一幅肖像,然后,添上眼鏡和胡子,算是給妻子畫了個花臉。
錢鐘書喜歡臨睡時在女兒的被窩里埋“地雷”:把“各種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臺或大把的毛筆,一股腦兒埋進去,女兒驚叫,他大樂。這種游戲錢鐘書百玩不厭。
楊絳說,解放后在清華養(yǎng)貓時,不管多冷的天,只要聽見貓兒叫鬧,錢鐘書就會急忙從熱被窩里出來,拿竹竿去幫自己的貓兒打架。
錢鐘書愛看偵探小說,愛看兒童動畫片,愛看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
他看《西游記》,邊學邊比劃,手舞足蹈,快樂非常??赐旰蟛贿^癮,邊左挑毛病右挑刺,寫下幾篇短評,模仿小學生字體寄往上海《新民晚報》,編輯接信大奇:“這小孩怎么連個地址都沒寫?稿費寄給誰?”一看文章,真好!又是熱點話題?!鞍l(fā)了!”
這就是中國的天才學者錢鐘書。他那些過目不忘的照相機式的記憶力,他著作中的種種奇思妙想、哲語警句,恐怕都和這顆不老的童心大有關系。他的長壽與智慧,已經(jīng)使許多人把他們看作了中國文化的“奇跡”與象征。
一位外國記者動情地說:“來到中國,有兩個愿望:一是看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鐘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