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吳樹剛剛從公司的銷售部調(diào)至策劃部擔任副主管,從職務上來說他是升職了,而且免了平日的東奔西跑之苦,可喜可賀??墒遣贿^在新辦公室里呆了一周,吳樹就感到非常不習慣,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手機不像跑銷售時每天響得那么頻繁了。
這份清靜沒有帶給吳樹平靜的心態(tài),相反,他越來越焦躁不安:每天早上出門時總不放心,然后會千百遍地檢查有沒有帶上手機;坐在辦公室里隔一會兒就將手機掏出來檢查電池是否充足,鈴聲設置是否正確;經(jīng)常把別人的手機鈴響當成自己的手機在響,而且迫不及待按下接聽鍵“喂喂”一氣。直到有一天,他在一天中第N次用辦公室電話撥打自己的手機以確定手機沒有通訊故障,而遭到同事們驚詫的目光時,他意識到自己的心理一定出了什么問題。
吳樹想到了向心理醫(yī)生求助。
心理醫(yī)生詳細地詢問了吳樹近來的工作變動、不安癥狀之后,肯定地告訴他,他患了典型的“手機依賴癥”。
吳樹聽到了一個對他來說全新的名詞,不解地望著醫(yī)生。醫(yī)生微微一笑,像朋友一樣地和吳樹聊天:“你覺得一個頻繁使用手機的人代表什么?”吳樹想也不想地回答:“不停地有電話打出打進讓我覺得生活很充實?!?/p>
“對了,”心理醫(yī)生仔細地分析著吳樹的心理活動,“因為你長期跑銷售工作,工作性質(zhì)決定了你必須每天和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手機也頻繁地使用,無意識中手機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下意識里你將手機是否經(jīng)常響起,是否經(jīng)常有人找你當作了衡量業(yè)務指標、工作指標、事業(yè)有成的標準。通過手機與外界保持聯(lián)系,表明你沒有被社會遺忘,或是通過手機通話在同事和上司面前表明你工作量大、效率高、社會關(guān)系良好,你認為這是一種工作形象表現(xiàn)?!?/p>
吳樹若有所思地點頭,心理醫(yī)生的話說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醫(yī)生繼續(xù)說:“你現(xiàn)在的癥狀并不算特別嚴重,但已經(jīng)影響了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你常常出現(xiàn)‘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如果長此以往,一會兒興奮,一會兒沮喪,同時還伴隨著恐慌,會使你的大腦神經(jīng)中樞長期處于持續(xù)興奮狀態(tài),引起腎上腺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jīng)過度興奮,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到那時病情嚴重者往往會身心交瘁,甚至走向精神崩潰?!?/p>
吳樹急忙請教:“那我究竟該怎么辦?怎樣才能從‘手機依賴癥中解脫出來呢?”
心理醫(yī)生笑著替他開了一張?zhí)幏剑阂霐[脫“手機依賴癥”,第一要緊的是不再依賴手機。吳樹應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充分認識到隨著工作崗位的轉(zhuǎn)變,手機決不可能像原先那樣頻繁響起,這并不意味著他工作的失敗,因為升職本身就是對他工作能力的肯定,他現(xiàn)在需要在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上進行自我挑戰(zhàn),早日適應,拓展新的業(yè)務關(guān)系。除了工作上,平時生活中也要盡量注意不讓自己被手機限制,比如與人溝通時可以多采用寫信、登門拜訪等其它方式。不管是和領導、同事還是朋友家人交流,都盡量采用面對面的交談方式,這是轉(zhuǎn)移思維,克服對手機的心理依賴的最佳方法。
然后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應適當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如郊游、健身等。手機并不是體現(xiàn)生活充實的惟一表現(xiàn),相反還應當鼓勵在做完本職工作之后,回到家里就關(guān)上手機,留一個安靜的可看書可思考可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私人空間。
自己感覺癥狀比較嚴重者應及時接受心理醫(yī)生疏導。千萬別諱疾忌醫(yī),作為社會文明病的一種,手機依賴癥和焦慮癥并不是什么嚴重的病癥,解決的方法也并不是特別復雜,當然需要患者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配合。
柔情主張:
“手機依賴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在來電數(shù)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情況下,通常會出現(xiàn)。
“手機依賴癥”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現(xiàn)。專家認為,各種心理疾病的出現(xiàn)與人的社會生活方式有著很大關(guān)系。
《幸?!返淖x者們,你也可以對照文章想想自己的生活是否也被手機包圍著、困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