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率領“中國號”100天
韓國《中央日報》6月6日發(fā)表評論中國新領導層百日政績的文章。文章認為,胡錦濤率領的“中國號”正在發(fā)生巨大變化。今年3月在全國人大上當選為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就任100天來,正以注重實效為主的改革引領國政。
《聯合早報》引述該文說,胡錦濤在成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后,于2002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河北省西柏坡開始了第一個政治日程。該地區(qū)是共產黨1949年進駐北京之前司令部的所在地,是被堪稱洋溢著共產黨革命熱情的圣地。胡錦濤在這里向全國共產黨主要干部強調了過去毛澤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遺訓。
該文認為中國的新領導層正以擺脫權威主義來促進改革。文章說,胡主席5月底出席俄羅斯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紀念慶典出國時,省略了在人民大會堂照例進行的出國歡送儀式。這是中國建國以來史無前例的事情。
另外,在4月份SARS疫情擴散時,北京市長孟學農和衛(wèi)生部長張文康突然被更換,接著追究361號潛艇全體官兵死難事件,解除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數名領導人的職務,這打破了只要黨政軍高級人士沒有牽連到腐敗丑聞而被免職就會保障任期的“鐵飯碗”。媒體評價說,“在中國開始正式引進追究行政責任的問責制”。這種變化令人可以展望最終會導致官僚機構的改革。
該文認為,胡錦濤主席正以首腦外交增強自信心。6月初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上,胡主席跟世界首腦會晤。外電分析稱,“隨著胡主席克服了SARS危機,成功地進行了首腦外交,其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加強”。
該文說,媒體用“務實、親民、改革”來概括胡錦濤的政治步伐。他得到對國家領導人的形式主義報道、官員們的隱瞞事件真相等無事安逸主義弊端“開刀”皆出自崇尚實質信念的評價。又有人解釋,在非典期間冒著被傳染的危險訪問現場、撫慰民心,是把國民生命看成比什么都寶貴的“親民”的延長。
期刊
■ 遠東經濟評論/7月3日/自由企業(yè)的熔爐
私營企業(yè)家統(tǒng)治著迅速繁榮的溫州,外國投資者很少敢到這里來淘金。推動城市向前發(fā)展的,也不是大型的國有企業(yè),而是一種個體老板們那種混亂的、牛仔式的能量。這里生產全中國20%的鞋,80%的眼鏡,60%的剃刀,65%的鎖、鑰匙和變壓器,有130萬外來打工者在此謀生,其中的一些品牌已開始走向國際。但是,隨著中國私營經濟的擴張,溫州又在多大程度上預示著中國的未來呢?
■ 《新聞周刊》(美國)/6月30日-7月7日合刊/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發(fā)明
科學進步越來越來團隊化,個人發(fā)明家似乎難以找到容身之地。但是他們并未消失。美國《新聞周刊》評出了個人發(fā)明家的十大發(fā)明,其中有可以“虛擬”味覺的新型調料,時尚的可穿戴電腦,提供極高速旅行的太空飛機,利用基因技術“制造”出的嬰兒,以及讓世界走入免費時代的開放源代碼軟件等等。
報紙·電視
■ 華爾街日報/6月27日/格林斯潘的假想敵
美聯儲的官員們明顯認為,6月25日的降息將成為振興經濟這一空前戰(zhàn)役中的最后一擊。經濟學家理查德·雅馬榮(Richard Yamarone)表示,這一政策轉變表明格林斯潘仍在與假想敵進行搏斗,他決定降息是因為擔心陷入已困擾日本央行10年之久的通貨緊縮陷阱。雅馬榮說,降息較為溫和實際上主要是出于避免將聯邦基金利率推低至1%以下的心理,因為低于1%,則可能意味著央行已經有些絕望。
■ 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時事開講/6月24日/香港回歸六周年的喜與憂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網上已經把香港從疫區(qū)的名單中除掉了,這是很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也正如董建華所說的,不是要慶祝,因為畢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更重要的是香港要自我反省,認清自己現在的處境,找到將來的地位。經過SARS以后,實際上也看得比較清楚,香港的未來還是要和中國大陸,特別是和珠江三角洲成為一體化的發(fā)展,這樣的一個方向更加清楚。
輯/王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