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湘
幾千年前,賢明的老所羅門王有句格言:“快樂的心情有如一劑良藥,破碎的心卻吸干骨髓?!爆F(xiàn)代心理學稱樂觀情緒為積極心理、正性情感;稱悲觀情緒為消極心理、負性情感。
據(jù)俄國心理學家柯克契耶夫觀察,人在快樂時,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都更靈敏,觸覺也更細微;而進入快樂的思維或看到愉快的景象,視力可能會立即提高。人在快樂的思維中,記憶力大大增強,心情也很輕松。醫(yī)學研究證明,在快樂的時候,我們的胃、肝、心臟和其他器官都會更有效地發(fā)揮作用。
“疾病”一詞,意味著一種不愉快的狀態(tài)。而歡笑則對健康有巨大的作用。洛馬琳達醫(yī)學院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歡笑能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減輕精神壓力的不良影響,增強機體防病抗癌的活力。
當你歡笑的時候,你的肌肉、脖頸和肩頭都很快地收緊和放松,心率和血壓都會增加;呼吸更加深沉。歡笑過后,你的血壓和脈搏都有可能比歡笑前更加符合健康標準。
大笑還有助于抵消不適感。在一項實驗中,給學生看雜耍演員比爾·科斯比的錄像時,讓另一個對照小組觀看一場講解插花藝術的錄像帶。兩個組都接受一些微弱但不斷增強的電流,要他們說出什么時候才感覺到電流強度已經(jīng)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也許,人們都不會感到驚訝,觀看科斯比表演的那一組能夠忍受的電流強度比對照組高得多。
快樂如此有益身心,有誰不愿快樂嗎?為什么快樂的心情不能如期而至呢?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造成不快樂的一個常見原因,是當事人對生活的期望值過高。他們似乎不是生活在現(xiàn)實,也不注意享受生活,而是在等待將來發(fā)生的事情。他們以為自己結婚以后,找到好工作以后,買下房子以后,孩子大學畢業(yè)以后,完成某個任務或取得某種勝利以后,就會快樂起來。但事實并非如此,為什么呢?
這涉及如何看待進取與滿足的問題。心理學提倡成熟的人應學會適時滿足,即不要為了眼前利益妨礙了長遠利益,例如引導早戀的學生回避情感追求,專心學習;把戀愛結婚放到完成學業(yè)后。但處在激烈競爭的現(xiàn)代社會,人的生存壓力很大?,F(xiàn)實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還會出現(xiàn)。如果你想要快樂,你就要學會享受生活。燦爛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和諧的環(huán)境,都可以成為快樂的元素,需要我們?nèi)バ蕾p、去珍惜!
快樂是一種情緒狀態(tài)。它作為人的心理反應,與其生活條件和各種需求有關;同時,心理作為人的高級意識形態(tài),又具有主觀調(diào)節(jié)性。怎樣保證一個好心情?心理學家提出如下建議:
一、保持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事事計較,必然苦多樂少。
補救的方法是學會不在乎。不在乎別人對自己行為的毀譽、褒貶,自己要有自己的目標,自己應有自己的“主心骨”。如果盲目聽從別人的話,一味地在乎別人的品頭論足,那你就會裹足不前。如果你求名心切,太在乎上司的眼光,太在乎周圍人對你的評說,你就一定活得很不自在,活得很累。
二、學會排解煩惱。樂觀性格的人,看問題常易從積極角度出發(fā),而且善于幽默,善于自我解嘲。
一項調(diào)查表明:樂觀開朗的企業(yè)家多注意事物光明的一面,他們比悲觀主義的企業(yè)家更能有所作為。
三、學會與人共處。心理健康的人,善于處理人際矛盾。反過來,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有利于心理健康和事業(yè)有成。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古老的荷蘭格言“快樂的人家不邪惡”,在科學上是站得住腳的。他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罪犯出身于不幸的家庭,或有一段不快樂的人際關系。耶魯大學對“挫折”作過十年研究,結論是:我們聽說的不道德和對他人的敵意,很多與當事者的經(jīng)歷有關。
四、經(jīng)常提示、暗示自己:“保持快樂,你就會干得好,就會更成功,更健康,對別人也就更友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