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 方
近來,一些媒體發(fā)布了“傳授蟾蜍養(yǎng)殖、蛻衣技術”的廣告,致使目前社會上人工養(yǎng)殖蟾蜍采蟾衣被炒得火熱。前不久,有讀者給我們編輯部寄來了一張報紙,上面刊登了蟾蜍蛻衣技術培訓的廣告,讀者就此向我們咨詢有關情況。這條廣告的內容是:“據(jù)《本草綱目》介紹,蟾衣是治療惡性腫瘤、白血病、骨髓炎等疑難雜癥的妙藥,市場銷量大,人工用藥液脫下的蟾衣每張成本不到3元,售價在50元以上……”果真是這樣嗎?我們就蟾蜍蛻衣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問題采訪了有關專業(yè)人士,現(xiàn)把他們的看法綜合如下,供廣大讀者參考。
一、《本草綱目》無蟾衣記載
在我國古代醫(yī)學名著《本草綱目》里,通篇并沒有出現(xiàn)“蟾衣”二字,更沒有找到有關蟾衣功效的介紹??梢?,這是廣告發(fā)布人借題發(fā)揮。至于蟾衣的藥用價值和有效范圍,只是在近代醫(yī)學著作如《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大辭典》、《中華醫(yī)藥全典》、《中華本草》上有所闡述。據(jù)江西省樟樹市中藥研究所藥用動物專家郭先生介紹,近年我國開創(chuàng)專用蟾衣治腫瘤的醫(yī)療單位是浙江省海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和海寧市中醫(yī)院,他們是依據(jù)上海交大量子醫(yī)學檢測的結果,選用一項針對腫瘤做了幾十個病例實驗,取得第一手資料,證明蟾衣對治療腫瘤有效。但是目前我國蟾衣在醫(yī)學臨床上還未廣泛應用,其用量不大,只有民間流傳的單方、秘方、驗方中有人使用。
二、人工藥液脫蟾衣不可取
蟾蜍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全世界有300余種,我國有15種,常見的為中華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蟾蜍與蛇、地鱉蟲、蠶、蝎子一樣,隨著其生長生理需要會有規(guī)律地自行蛻皮。一只蟾蜍一生要蛻下200多張衣,一般5~10天可自行蛻衣一次,每年蛻幾十張,至少10張,最多40余張,因各地氣候環(huán)境條件不同、溫濕度不同而有差異。蟾蜍蛻衣根本不需要用藥液及激素去涂蟾體、喂蟾口或進行注射,如果強行使用一些藥液刺激蟾蜍進行人工蛻衣,則所蛻下的大多是碎衣,藥用價值不高,商家一般不收。況且作為人體內服藥的蟾衣,是不允許涂抹上未經國家批準使用的、沒有“準”字號的藥物配劑。否則,對病人是有害無益的。
采集天然蟾衣,一定要按照蟾蜍的自然生活規(guī)律,任其自行蛻衣。
實踐證明:只要把蟾蜍圈養(yǎng)起來,喂給一定的食物,并運用控溫調濕等仿生科學原理,就可以使蟾蜍每隔5~8天自然蛻一張衣。由于蟾蜍蛻衣是晚上多、白天少,溫度高多、溫度低少,所以人要堅持守候。一般下半夜是蟾蜍蛻衣高峰。蛻衣前,蟾蜍表現(xiàn)離群,單獨停留一處,反應遲鈍,體表變濕發(fā)亮,有時滲出黏液,腹部呈鼓脹運氣狀。當這些征狀出現(xiàn)后,10分鐘左右即開始蛻衣。蟾蜍蛻衣是先從背中線裂開一縫開始,然后是頭、后腳、前腳、腹部依次蛻衣,當它蛻完3條腿時,要趕緊用手把蟾蜍抓起,輕輕地將蟾衣拉下來,同時將其口扒開,把已吃入口中的衣也一起輕輕拉出,即是兩個半張的完整天然蟾衣。如人不守候,蟾蜍會吞吃掉自己蛻下的衣。所以,要日夜守候,及時收拾蟾衣。
剛蛻下的蟾衣滾成一團,必須經過加工整理后才有價值??砂洋敢掠们逅磧?,漂凈雜質,再漂展于水中,向水中放進一塊玻璃,用鑷子把左右兩個半張蟾衣放在玻璃片上,輕輕拉開,背縫緊靠,做成蟾衣標本模樣。拉時用力要輕,盡量不要拉破,否則會影響質量。待蟾衣全部粘在玻璃上后即離水,連同玻璃放室內晾干,待蟾衣有六七成干時揭下來,再曬干疊整齊后裝入塑料袋中保存,要防潮防蛀。
三、藥市上蟾衣的銷售及價格
經對全國十幾家大型藥材市場的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藥商手中均無蟾衣現(xiàn)貨可供,市場上很少交易。問其原因,都說蟾衣用量不多,無廠家要貨。對于蟾蜍的產品,都認為蟾酥和蟾皮(指蟾蜍除去內臟的干燥全體)比蟾衣要好銷些,不過,也有少數(shù)商家可供蟾衣,但都是天然蛻衣的完整商品,每公斤要價在8000~10000元左右。一般每張蟾衣重量大約是0.15克左右,每公斤有6660張左右,這樣計算則每張蟾衣價格僅為1.20~1.50元,而不是50元以上。
根據(jù)以上情況,奉勸打算養(yǎng)殖蟾蜍者應當謹慎,三思而行。
(本刊記者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