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興
開卷閱讀,便如獲至寶;獨坐迷醉,常會心傻笑;一氣讀完,仍余味無窮……幾十年來,我幸遇這樣的書籍不是很多,牛青坡先生新近出版的《書生獨白》是其中之一。我從這位"書生"的"獨白"里,津津有味地獲得了這樣的美感享受。
編輯,是老牛的"本崗"--他數(shù)十年為人作嫁,現(xiàn)如今已兩鬢染霜;
作家,是老牛的"業(yè)余"--他把別人徹夜打牌往臉上掙紙條貼的工夫,全用到品味人生、筆耕墨耘的"爬格子"上了。
值得羨慕的是,他的"業(yè)余"極富成就--成了位極富個性、極富特色的作家。尤其是他的隨筆,堪稱獨樹一幟、獨辟蹊徑、獨具魅力。
這個"獨"字,可從四個方面進行闡釋--
一是復合性,或曰"雜交"。
--收入《書生獨白》一書的諸多篇什,既可稱作散文性的隨筆,又可稱作隨筆性的雜文,也可稱作雜文性的散文。老牛不僅善于寓理于事、寓教于樂、寓莊于諧,而且將散文、隨筆、雜文進行有機的糅合、融會、嫁接和雜交,獨成一體,往往看是輕松而幽默的敘事,卻內(nèi)蘊真摯而苦澀的抒情,細品又是極耐琢磨和深思的哲理。猶如將水泥、大沙、鋼筋混合后能構(gòu)建成一曲曲凝固的音樂一樣,他將敘事、抒情、闡理自然而巧妙地融合,形成了一篇篇妙趣橫生、有鮮明個性和"混血"特色的"牛記隨筆"。他這種整法,不能說不是一種創(chuàng)造。文無定格,不必拘泥于一體一式,自古亦然。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從體裁上講,算散文?算隨筆?算雜文?我看也屬"雜交",或稱"混血"。所以,《文心雕龍》的"通變篇"說:"變則可久,通則不乏。趨時必果,乘機無怯。"老牛的這種創(chuàng)造精神,令我起敬!
二是真實性,或曰"情真"。
--讀老牛的文章,像聽他直白聊天,很少引經(jīng)據(jù)典,更不堆經(jīng)砌典、故吊書帶。其字里行間,所敘所議,道道地地的敞開肺腑,情真意切,實話實說。我和他多年同事,天天在一個院里上班,深知他文中作為典型"取類"的諸人諸事,乃至故事段子,個個實例,幾乎都取自身邊,來之生活,幾乎都有名有姓,甚至剔不出一詞一語的虛假和杜撰,通篇往往達到了赤裸裸的真實!因而讓人感到淋漓,覺得痛快!尤其是"老牛"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事體,諸如年近半百考外語呀,千里驅(qū)車去求畫呀,妻在農(nóng)村"一頭沉"呀,退居"二線"慨嘆多呀等等,所描述和抒發(fā)的那種苦澀、尷尬、矛盾的無奈心境,是一位處級"書生"在我國社會轉(zhuǎn)型期不可避免的一種特定而真實的感情和感受。當然,這里的真實、真情,是經(jīng)過作家選擇、提煉、概括和藝術(shù)化了的真實和真情。生活中的人和事多得很,能夠信手拈來天衣無縫地融入文章,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這需要本事,老牛有這種本事。
三是自嘲性,或曰"自剖"。
--老牛的文章幾乎篇篇都敢于并樂于把自己擺進去,落筆"本人",開口"老牛",或者"鄙人"……他不僅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而且把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個類型,勇于自我嘲弄,敢于自我解剖,甚至自己故出自己的"洋相",自己大膽揭露自己的"短處",自己率意嘲弄自己的"丑相",使得文章倍增親切,格外率真,情味無限。我以為,他在書中說的"老牛",不能確認僅指老牛自己,而是代表了社會一個層面的一群"牛",即一群"處級"的文化人。他敢于拿自己"開刀"、"開涮",在客觀上則蕩出了一種更加深刻的批判力量。他那篇《笑聲中的倒退》是寫大款養(yǎng)"小蜜"的,筆鋒所到,入木三分。心想:在這篇隨筆里,老牛不會再把自己擺進去了吧,不!他在結(jié)尾處寫道:"老牛是一個男性公民。有人會曰:你個老家伙沒錢,窮光蛋,坐在辦公室內(nèi),鋪著公家的稿紙,用著公家的筆墨批判別人。你真有錢,也不一定會如何呢?在下可以鄭重宣告:第一,老牛不會有錢,這一輩子永遠闊氣不起來。第二,真正有錢了,也不會玩這種花花事兒。原因何在?畢竟受過黨多年教育,素質(zhì)還不算太低。如果真像他們那樣作孽,首先歡迎諸位開展批判,而后撂到勞改農(nóng)場,去洗刷靈魂也就是了。"說得由衷,也合情理。
四是趣味性,或曰"幽默"。
--老牛有天生的幽默。平時朋友聚會,他一開口便能讓滿座笑得東倒西歪,閃腰岔氣。文如其人。讀他的文章,時常會忍俊不禁,獨自捧腹。善于運用極其詼諧生動的語言,將嘲弄和贊頌、疼愛和責備、同情和譴責、憐惜和厭惡等相互沖撞,將理性作故意的倒錯,從而含蓄而率真地表達出對美的贊賞和對丑的批判,這實在是一種難得的幽默藝術(shù)。幽默是富有智慧、思維敏捷、性格灑脫的表現(xiàn)。當然,幽默不是輕佻滑稽,更不是油嘴滑舌?!稌毎住分械亩鄶?shù)篇章,除了讓你在妙趣橫生中對社會問題和社會道德作理性思考外,更多時候是引發(fā)你對人生況味特別是那種苦澀況味的品嘗和思考。我深信幽默和詼諧是天生的。我深感痛苦的是,我可能一輩子學不到老牛的那種幽默和詼諧,因為我不具備那種基因。
新聞愛好者200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