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馮秋子
推薦篇目:《經(jīng)典關系》
推薦意見:當我讀完整本《當代》,在投注相對扎實的《第三十五日上》、《尋找紅纓花開的地方》《歐行紀歷》和蘇青的四篇記述,及感覺豐沛的網(wǎng)絡文學《全球化時代的木匠》、《世俗主義者的黃昏》等篇制里停留過以后,就決定選擇這部更為厚積薄發(fā)的《經(jīng)典關系》。
莫懷戚所做的前期準備是充足的,于昔日聞名世界的陪都、而今雜亂無序的大都市,于世事,于每一個洇浸小說的市民、農民等普通人,都洞察深透、明徹,還原本性、放下姿態(tài)地摹寫,作者與它們保持了恰到好處的距離,既讓這座山城和它的人群盡情放釋能量,以便多層面地鋪露其生動面目,又在許多方面放收有度--而莫懷戚在小說中始終以混凝土一般的姿態(tài),結實、有力地,在最該派遣力氣的時刻,抵上用途。說他如若混凝土,還有別種涵義,他也處在有形與無形之間,但卻是城市里有艱深見識的存在,磨練出了嘻嘻哈哈那樣一種輕松走場的腳力,和將詭譎的微笑帶進墓地的韌性,在穿梭、變幻中,將其布局適時地、理智地向前推進,氣象疏密有致,控制力始終在握,在進行架構時沒有什么太大的塞漏。
讀者在這里,見識了當代中國飽滿淋漓的市民和血肉鑿鑿的農民。這該是莫懷戚對于中國當代文學彌足珍貴的貢獻。其實眼下并不鮮見這些階層的文學形象,只是因為寫作者思維、功力的規(guī)范、制約,不能夠正視,不愿意透析他們,寫出來就被讀者很打了一些折扣。這部小說的豐盈,恰因放棄自我束縛,蓬勃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相比作者下的功夫,他在前面埋伏的一些瑣細線索,后期忘記撿拾,造成編織中的"斷線",就不算什么了。只是,男主人公茅草根的十歲小兒茅頭,與離婚的父親先后愛上母親(妻子)的妹妹、他的姨媽(姨妹),作品用不算小的篇幅展現(xiàn)其愛戀的正常與合理因果,并不一定有包容的效果,反而有些玩鬧,流失縝密。這在其中仍是枝節(jié)。
而我越是喜歡這部小說,越覺出它的遺憾的沉重。
我的遺憾在于這畢竟是一部有趣味、有力度的都市長篇小說,尤其是對重慶,出現(xiàn)一部與獨特的、古老的、災難深重的重慶(實際意義超出了重慶)競相匹配的小說實不容易。所以在小說的更深處,缺失的便覺可惜。
人們確實都有適應生存的力氣,并且于精神、物質的虧贏中,找補、歷練出了美感,并且沉沒、享受那種美感。這增加了我的疑惑和憂慮。小說中,支柱人物在私欲層面,總是以現(xiàn)實獲得,維系心理平衡,他們活得聰明,潤滑,在看似合理的伸縮中,施行算計,人為地制造了缺損。我是說,人物以一種特別開明的方式,使用、消費感情與身體,情感誘因比較多是形而下而非形而上的,而駕馭他們的作者悉心認同,與人物一起,從敦厚的不做白不做的"現(xiàn)實"中,摩挲出個人安逸地存在著的理由。不為獲得,固執(zhí)而簡單的堅守,從這里,從一部尚好的作品中泯滅。精神的維度,在不可視的層面,遺憾地萎縮進去。我明白,這些東西,其實也是真實的再現(xiàn)了現(xiàn)在的中國和中國人,有的和沒有的東西。就整個中國而言,物欲澎湃,已從過去相對單純的政治與人性的相互對應、殺戮,增進到情感、私欲的無有止境,此種獲得與喪失,從長遠看,失卻的更多,代價無疑更為慘重。
公平地說,主人公茅草根多次無奈的苦笑、搖頭、聽任事實,還是保存和添置了特別的美感的,他的現(xiàn)實和末世一般的頹廢多表現(xiàn)在性愛方面。這是不是一個人更深刻、更本真的地方?如果是,這個人物形象帶給我們的缺憾將是更加深重和慘痛的。作者附著其身的自嘲、無奈和悠然自足多于對他的批判,致使本已比較冷靜的作者,沒能擺脫最終在圓滿的現(xiàn)實中與他的人物一起,不自覺地從精神世界陷落。
我還是投票給莫懷戚的小說(小說的名字沒有他的小說好),它讓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推薦人:王家騮
推薦篇目:《經(jīng)典關系》
推薦意見:這一期我推薦《經(jīng)典關系》。讀《經(jīng)典關系》的感覺就有點象吃重慶火鍋,味道十足,很有地方特色。在語言上《經(jīng)典關系》秉承重慶方言的特點,讀起來有滋有味,就像前幾年很都人都看過的《傻兒師長》,語言風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氣息很濃,這種感覺可能對不了解重慶方言的讀者來說就不是那么強烈,對其中的一些說法還會不太理解。在人物的塑造上,小說著力刻畫的幾個人都是個性鮮明,包括東方一家三代可以說是都有些獨立特行。尤其是東方紅,一個典型的重慶辣妹子,行為思想都帶著些辣味,一些做法甚至有點讓人無法接受,但也是通過這樣一些事情把一個辣妹子敢愛敢恨的潑辣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還有茅草根,一個有點潦倒的舞蹈家,也是一個小人物,是小說推進發(fā)展的關鍵人物,周旋于老婆、姨妹、情人之間,有時怡然自得,有時又悵然若失,男女關系、親情關系糾纏在一起,各種關系牽扯不清構成了一個經(jīng)典關系,人物和情節(jié)都很吸引人。
推薦人:馮小虎
推薦篇目:《尋找紅櫻花開的地方》
推薦意見:題材、人物、語言、結構均不新奇,可這個故事就是打動了我。當我讀到任山慶終于舞動鋤頭撲命一擊的時候,不由得深吸一口氣,同時感到全身的血脈在大股的血液鼓動下賁張。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這么欺負人,就是不行!人其實只有兩種:強者和弱者,而強者總是掌控社會發(fā)展。
也沒什么不對。強者創(chuàng)造歷史么。但任何強者強到一定程度就會神志昏迷,不僅忘了"剩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而且還經(jīng)常忘了自己是人,尤其經(jīng)常忘了別人也是人。他們經(jīng)常以壓迫人、欺負人、污辱人為榮、為樂、為成功。這種人過去有、將來有、現(xiàn)在也有的是。實話實說,弱者面對強者幾乎百分之百只能逆來順受?,F(xiàn)在沙龍就公然把阿拉法特圍在拉馬拉,全世界包括美國都強烈抗議,管個屁用!如果老阿有三五個原子彈,你看他還敢不敢。
但弱者還有文學。古今中外的強者多不屑于來弄什么勞什子文學。然而弱者可以文學,可以在文學中任想象恣意飛翔,可以在文學中快意恩仇,可以在文學中打爛欺男霸女的強者的腦袋,象任山慶。我經(jīng)常懷疑自己之所以這么喜歡文學,就是因為自己一直都比較弱者。大有意思的是,文學活得比所有的強者時間都長。我們記得住曹雪芹,卻未必記得住皇帝。所以,我投出這一票后感覺周身通泰,飄飄欲仙,遠在"食色"滿足之后的感覺之上。
推薦人:俞白眉
推薦篇目:《經(jīng)典關系》
推薦意見:我非常喜歡這部小說的文字,同時,我不太喜歡這部小說的視野。但是我想這已經(jīng)足夠讓我投它一票了。
好象是民風相傳,川人在我的偏頗印象里向來是這樣的:狡黠,筋道,致密,有韌勁兒,而且常常富有江湖或者市井的智慧。這部小說也是這樣。我喜歡他文字里的從容不迫。那是一種不多見的機智,張弛有度,跳躍而有節(jié)奏,節(jié)制,有點舉重若輕的意思,可以讓讀者輕松地放下戒備。讀這部作品,好像和一個有趣的朋友擺龍門陣,你聽他嘮叨著,胡亂地說東道西的時候,忽然就看見他彈了一下煙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個壞笑擠了一下眼睛。這個閱讀體驗是讓人愉悅的--我是躺在沙發(fā)上一口氣讀完這部作品的,語言層面上的享受讓我很舒服很滿足。
許多細節(jié)也很出色。茅草根是作者把握得最準確的人物了,當小說的河流在他身上緩緩經(jīng)過時,向東一拐,向西一折,這里碰到石頭繞一下,那里轉一個旋渦,都是那么自然--作者顯得成竹在胸信心十足,似乎一點也不費力,盡在掌握。比起來,東方紅和摩托等人都要弱一些機械一些,看起來一舉一動好象也是那個意思,可是背后影影綽綽的,總仿佛還有作者的腕力在起作用--我前面說視野,也是這個意思,在這些人的捏合制作過程中,作者似乎不經(jīng)意地暴露了他的趣味,而這趣味之中,有一些是我個人不喜歡的。
《非床》大概是一部主題先行的作品,那主題,本來是有意思的,只是情節(jié)太缺乏控制了。同時,指東打西的技巧實驗也嚴重干擾了我的閱讀過程。舞臺太小,人物卻多,所以不免大家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剛一亮相,卻已經(jīng)下臺換裝去了。如果說小說里某些篇章某些角色某些時候只是不準確的,那么,老實說,女生宿舍一段的描寫已經(jīng)簡直是災難了。
在《第三十五日上》里,作者專心致志只用了二兩蝦皮就為我們做了一道生猛海鮮,而且要命的是在這過程中作者似乎也并不認真打算去琢磨琢磨蝦皮的感受,因此不好吃。
關于《尋找紅纓花開的地方》就不說了。我認為它同樣也不該拿獎。
推薦人:謝曙光
推薦篇目:《經(jīng)典關系》
推薦意見:在北京郊外顛簸的汽車中,我依然中斷不了對《經(jīng)典關系》的閱讀,我為重慶作家莫懷戚的機智和精妙的人生點評所吸引、折服。也為《當代》能有這種眼光和作品而叫好。
我認為《經(jīng)典關系》中對社會中人的各種復雜關系的描述和把握是十分到位的,可以做為社會學研究中的人際關系的參考,并且同時具有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和大眾閱讀的吸引力。
重慶歷來沒有多少知名的作家,但重慶人有關注本地小人物的傳統(tǒng),《山城棒棒軍》的電視片播放時,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當時的重慶。但愿從莫懷戚開始,山城的椒鹽文化能被更多的讀者了解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