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二:父子先后腦出血同日相約赴黃泉
據(jù)報載:某市不久前發(fā)生一起父子同日死于腦出血的悲劇。67歲的王師傅身體強壯,聲音宏亮,性格爽朗。用他的話說,“除了血壓有點高,什么病都沒有。”有一次看到某雜志上說壽星大多有高血壓病史,他還沾沾自喜地對大兒子說自己一定會長壽。王師傅退休之后喜歡打麻將,而悲劇也恰恰發(fā)生在麻將桌上。這天和牌友打了幾圈牌均不太順手,正巧摸到一只好牌。一聲“成”字剛剛脫口,興奮不已的他就猝然倒地。被牌友送到醫(yī)院后,醫(yī)生診斷其為腦出血,進行了積極搶救。正在生意場上忙碌著的47歲的大兒子,得知父親病危的噩耗,風風火火趕到醫(yī)院。眼看著醫(yī)生回天無力,父親的心電圖逐漸呈現(xiàn)為直線,他悲痛萬分,失聲痛哭,孰料片刻之間也猝然倒地、不省人事。醫(yī)生又趕緊組織搶救,終因腦出血面積廣泛,救治無效,隨其老父共赴黃泉。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點評]這兩代人在同一天因同一種疾病撒手人寰。留給人們的是驚訝、悲嘆和沉痛的教訓。這教訓至少有以下幾點:
其一,對心腦血管病正向中年人逼近沒有防范意識。心腦血管病在我國人群病死率中是名列前茅的。這種以往看來應該屬于老年人多發(fā)的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40來歲死于心臟病和腦中風的,現(xiàn)在已屢見不鮮。許多中年人因?qū)Υ藷o足夠的認識而疏于防范。心腦血管病之所以向中年人逼近,與精神緊張、高熱量的飲食進食過多、運動量過少和身體肥胖等原因有關。對于王師傅的兒子而言,這些因素可能一應俱全。因為忙于生意便對自身健康不屑一顧,才導致了上述悲劇的發(fā)生。這就提醒人們,高血壓的“年輕化”勢必使發(fā)生意外的年齡也隨之提前。只有具備防范意識,從中年時起就加強保健,才能防止心腦血管病的突然襲擊。
其二,對高血壓無知和無為。錯過了治療時機。我國有上億人患高血壓病,可是血壓的控制率還不足5%。95%的病人對自己的高血壓或者顯得無知,或者可為而不為,因而坐失治療時機。王師傅患高血壓已多年,不曾進行過正規(guī)的治療。當從某雜志上看到高齡壽星多數(shù)有過高血壓史的信息時,便以為他的高血壓是長壽的象征,并盲目樂觀。其實,他并不知道那些長壽者的高血壓和自己的高血壓有何“質(zhì)”的差別,在生活調(diào)理中又有哪些不同,也不知道那些壽星們擁有的長壽因素比他多多少,更不了解高血壓在人群中死亡率最高的事實。于是,由于他對升高的血壓掉以輕心,無知無為,任其發(fā)展,最終釀成了猝死的意外。王師傅對高血壓的錯誤觀念,還很有可能影響到他的兒子,使其明知有高血壓也不聞不問,可以治療也不進行治療,從而坐失穩(wěn)定血壓、防止意外的良機。
其三,對情緒波動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認識不足。大喜、大悲的情緒波動能引起血壓驟然升高,是發(fā)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的直接誘因。據(jù)研究。沖動、激烈的情緒,可以使血壓升高40毫米汞柱以上,這對原先就很高的血壓無疑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王師傅父子就是在大喜和大悲的情緒波動中發(fā)生意外的。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不乏其例。王師傅父子的不幸又一次提醒高血壓病人:務請穩(wěn)定你的情緒!
當然,讀者還可以從這父子的不幸中舉一反三,找出更多發(fā)人思索、值得借鑒的教訓。只要嚴加防范,這種不幸就完全可以避免。
(薛謂三)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