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永
王靜這個人,就如她的名字一樣。很文靜。自18歲中專畢業(yè)參加工作后,一直非常認真負責,也很受領導重視。但是,20多年來,她總是干一般的工作,怎么也升不了職。這是啥原因呢?原來,她害怕升職,害怕當領導。為此,當單位領導找她談話,準備升她為部門領導時,她就辭職另尋職業(yè)。就這樣,她已經(jīng)跳了3次槽,總是干普通的職位,而且干得很好。這次,領導又要提拔她,她怎么也不愿“當官”,但自己已人到中年,總不能一輩子這樣“逃”下去。何況,這年齡別的單位已很難接收了。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真不知如何是好,
別人日思夜想地期望升職,王靜卻想方設法逃避升職,其中是有原因的。她向心理醫(yī)生講述了自己的心里話——
她剛參加工作時,由于表現(xiàn)出色,被調(diào)到公司辦公室工作。一次,她被經(jīng)理指派到外地參加一個重要會議,回來后要在職工大會上傳達。誰知,她坐在主席臺上,心中非常緊張,腦子里一片空白,憋了很久沒說出一句話,最終還是托病尷尬地逃回了家,自此,她就怕熱鬧場合,怕見陌生人。在單位時只知道埋頭工作。她想,如果升了職,經(jīng)常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真會把自己嚇死。所以,才頻頻跳槽,為的是逃避“當官”。
心理醫(yī)生聽了她的介紹,當即就做出診斷,她患了“社交恐懼癥”。而且,她所患的“社交恐懼癥”自發(fā)病之初,沒有獲得正確及時的矯治,而是錯誤地選擇了順其自然和逃避,因此,才會出現(xiàn)多次跳槽的怪事,才會使這種病的臨床表現(xiàn)更為嚴重,更為持久。
心理醫(yī)生還說——
“社交恐懼癥”又稱“社交焦慮癥”。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據(jù)統(tǒng)計,目前到心理咨詢門診的求助者,有5%~10%的是此類患者。這種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如見到極普通的東西便會嚇得手足無措,甚至高聲呼叫,掩面失態(tài);如怕見陌生人或者怕見胖子、老人、領導等某一類型的人,若一見到便頭暈目眩、惡心肢軟。嚴重的還會發(fā)展到不愿和一起工作的人講話,不敢在買東西時討價還價,不敢到人多的社交場所等。最為嚴重的是,這種人自己并不知道已患有“社交恐懼癥”,而別人則認為他們是清高和羞澀,使這種心理疾病得不到正確及時的矯治而拖延多年、日益嚴重。王靜由于年輕時已有的“社交恐懼癥”久纏其身,被單位領導重視時也不敢接受升職,怕的是每天要接觸陌生人,其臨床表現(xiàn)已很嚴重了。
引起“社交恐懼癥”的原因,大致可分兩種:一是幼兒期被家長溺愛或缺乏正確的教導,性格孤僻、怯弱、內(nèi)向,又很少接觸具有一定刺激性的事物,很少與外人交往,漸次形成對外界事物和人群的恐懼心理;二是成人,后遭受某種人際交往的不良刺激,心理受創(chuàng)未獲有效修復,漸次發(fā)展到不愿與人接觸及對外界事物和人群的恐懼心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社交恐懼癥”,都陷入“恐懼別人——不接觸別人——恐懼別人”的惡性循環(huán)。也就是說,越怕接觸別人,也就越?jīng)]機會接觸別人,沒有機會接觸別人,就更怕接觸別人了。王靜就是在那次傳達會議精神時受刺激而發(fā)展為嚴重“社交恐懼癥”的。
其實;王靜,你怕什么?社會生活中的人是各種各樣的,這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你要矯治自己的“社交恐懼癥”。就得從自訓心理做起。你怕和陌生人打交道而拒絕升職當領導,那就先想一想當領導的人經(jīng)常與陌生人打交道不一樣很自在?在心中建起“這有什么可怕”的基礎后,先在熟識、親近的人陪同下,去接觸陌生人,參加群體活動,最后發(fā)展到能單獨地、多次地去接觸陌生人,那“社交恐懼癥”便不藥而愈了。當然,由于你的這種心理疾病是自年輕時而延續(xù)到中年的,可謂痼疾不淺,要做到這點,非一朝一日、一次兩次所能成功,但只要堅持,定會收效。這還要求自己改變內(nèi)向的性格,樂觀、開朗、興趣廣泛地走向社會。當你覺得各類人群和整個社會都那么自然、可愛時,恐懼與陌生人接觸的心理就會悄然而逝。
王靜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下,其“社交恐懼癥”漸次痊愈。她還真的接受了升職,在公司當上了部門領導,現(xiàn)在正干得有聲有色哩!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