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晾
愛提問是孩子的天性。初涉人生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問題?!盀槭裁刺焓撬{的?”“小蟲子為什么會爬?”“爸爸為什么比我高?”還有諸如“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等的問題。細心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常十分認真地提出一些成人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并期待您的回答。努力保護孩子的這種天性,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愛提問的環(huán)境,是孩子周圍的成年人應(yīng)盡的責任。
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只有有問有答,才能鼓勵孩子多提問,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大人忽視孩子的問題或以家長的態(tài)度強制性中斷孩子的提問,都是對孩子求知欲的傷害。不過,家長大可不必為如何解答孩子的問題擔憂,給孩子的答案并不需要完全正確或面面俱到,只要回答到孩子可以理解的層面上就行了。孩子渴望的是大人能聆聽他們的提問,并與他們交流。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凡事愛觀察,勤思考的能力。
大人要學會欣賞孩子的童真,讓孩子自由發(fā)揮想象力。
在孩子的畫中,天空可以是桔色的,花兒可以長得比馬高。同樣,孩子提的問題也可以是不合常規(guī)的,有的甚至讓您很難堪,這時,您需要理解和寬容,可以開個玩笑作為回答,而不要批評孩子或?qū)⒆哟蟀l(fā)脾氣。
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
孩子的興趣十分廣泛,一般學齡前和低幼的孩子的興趣有這樣幾個特色:一是對生活中看見的動物感興趣,比如狗、貓、兔子、魚、鳥、猴子、熊貓等等。二是對生活中不常見,體形奇怪,并帶有神秘感的生物感興趣,比如恐龍、毛毛蟲、瓢蟲等等。三是對能帶來無窮想象的,并具有可探索性的事物感興趣,比如車、飛機、月球等等。四是對色彩鮮艷的東西感興趣,比如蝴蝶、彩色積木等等。
如果家長能夠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結(jié)合圖片、故事、手工、兒歌、錄像以及模仿表演等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地給孩子以感官刺激,那么孩子的興趣會越來越高,問題會越來越多,知識也會越來越豐富。
我曾經(jīng)觀看過一位美國幼兒園教師組織他的四歲班表演題為“我是宇航員”的節(jié)目。孩子們穿著銀色的宇航服,坐上太空船(兩排小凳子),要去月球,從起飛到上月球漫步(在地毯上假裝蹣跚地走),他們唱了一支又一支十分簡單又有趣的歌曲。孩子的歌聲并不很整齊、優(yōu)美,動作也有些笨拙,但從每一個孩子興奮異常又自信滿滿的表情上看出,這位美國老師選擇了孩子們感興趣的主題。
表演結(jié)束之后,老師邀請我們參觀教室里陳列的孩子們的小制作和圖畫,有火箭、地球、月球、星星、飛機、宇航員,甚至還有宇航員吃的食品。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孩子們提出了關(guān)于宇航的問題之后,根據(jù)老師的解答,用手工制成的答案。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能吸引孩子多提問,從而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其效果遠遠比老師一遍遍地教好得多。
現(xiàn)在班上許多小朋友都成了這方面的小專家了。
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的空間。
大人不應(yīng)該也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擺出全知全能的架勢,而是應(yīng)該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尋求答案,解決問題,從而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4歲到6歲的孩子對恐龍有興趣。當他們了解到恐龍已經(jīng)不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們都很想知道為什么恐龍會消失。這時,大人不要馬上回答他們的問題,您可以這樣回答:“我也很想知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吧。是不是天氣的原因呢?會不會因為恐龍沒有東西吃?……”您還可以讓孩子想象如果恐龍還在這個世界上,它可以幫你做什么。(在美國就有這樣一本書《如果恐龍回來了,您可以幫我們做什么》),這樣啟發(fā)孩子展開討論,孩子的問題會越來越多,猜測也會越來越多,會引發(fā)出孩子許多令人十分驚訝的想象。孩子正是在不斷地猜測、分析、權(quán)衡之中鍛煉了思維能力。
此外,多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出去遠足等也能幫助孩子拓寬視野,啟發(fā)孩子勤思考、多提問。
總之,與孩子建立平等的交流關(guān)系,關(guān)心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心理活動,孩子愛動腦,愛提問的潛能就可以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