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謹
經(jīng)常會有年輕的父母問我:“我的孩子已經(jīng)4歲了,聽說4歲的孩子可以學樂器了。但我不知道孩子學哪種樂器好(準確的說應該是‘器樂,是用樂器演奏出的音樂)。你看應該讓孩子學什么好呢?”如今的父母比較重視兒童的素質教育。他們并非一定要孩子將來成為音樂家,而是想提高孩子在音樂方面的修養(yǎng),并且開發(fā)孩子的智力。那么,4歲的孩子究竟學什么器樂比較合適呢?
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回答。
如果父母只是想提高孩子的音樂修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欣賞力,那么學習器樂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讓孩子生活在有音樂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常聽高雅音樂、學習聲樂和舞蹈,都是培養(yǎng)孩子音樂感覺的手段。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掌握演奏一種器樂的技巧,那么就要綜合考慮以下幾種因素:
1.經(jīng)濟條件:由于孩子身體生長較快,而有些樂器受到體格的限制,如手風琴、小提琴之類需要負重或把持的樂器,隨著孩子身體的長大就需要相應地更換。如果家庭經(jīng)濟不是很寬裕,或者沒有可以繼承使用的“下家”就應考慮這一因素選購不必更換的樂器。
2.住房條件:有些樂器倒是不必更換的,如鋼琴、豎琴、木琴、箏等。但是這些樂器占地面積大、價格比較昂貴,所以有些父母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假如我們省吃儉用花了一大筆錢、擠出地方來買回這種樂器,結果孩子不肯學下去了怎么辦?所以這也是一個應該考慮的因素。
3.有利身體發(fā)育:4歲的孩子身體各方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外界的作用不可避免地會對孩子的生長有著一定的影響。比如長期背負重物的孩子在身高上往往有遜于同齡的孩子、經(jīng)常側視的孩子往往兩眼視力有差異甚至斜視等。所以一般認為年幼的孩子不適合學習手風琴、琵琶之類的器樂。即使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和素質,通過學習其它類似器樂同樣能夠打下基礎,以后長大改學這類樂器時一般上手都很快。
4.孩子的興趣:雖然各種樂器都有助于夠培養(yǎng)孩子的樂感和學習樂理知識,但是由于不同樂器的形狀、音色、演奏方式都有很大差異,這對于較敏感的兒童來說,就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喜惡感覺。讓孩子先感受一下不同樂器的形狀、聲音和演奏方式,讓孩子選出幾種他較喜歡的樂器,然后再根據(jù)上述三項因素進行考慮選擇。這樣可以比較周密些。
如果父母認為“要么不學,要學就要學出成果來”的話,那么建議有一定音樂知識的父母們對照下列標準,自己先測試一下孩子是否具有學習器樂的基本素質。
1.節(jié)奏感:3~4歲的兒童對節(jié)拍節(jié)奏已經(jīng)有明顯的反應,如果播放節(jié)奏清晰的音樂,兒童能夠跟隨音樂節(jié)拍拍手、晃腦、敲擊東西。個別兒童還能跳一段即興舞、甚至完整地唱一首短歌。
2.模仿力:5~6歲的兒童聽覺器官和聽覺機能幾乎發(fā)展到與成年人一樣的程度,能辨別音高、音色和旋律。如果在鋼琴上彈上一個音符,兒童能較準確地唱出該音符的音高、能模仿唱出一段“樂句”的旋律、能模仿成人拍出各種較簡單的節(jié)奏。
3.辨別力:6~7的兒童對節(jié)奏和音色的感受能力快速發(fā)展。能夠鑒別節(jié)奏的變化、辨別鋼琴、手風琴、小提琴、琵琶等明顯不同的音色,部分樂感好的兒童還能聽辯和聲甚至和弦中的變化。
如果你的孩子正處在以上的年齡階段,并且經(jīng)簡單測試認定你的孩子具有正常孩子對音樂的敏感能力的話,那么再請專業(yè)教師對孩子進行進一步的測試,最終參考專業(yè)教師的意見決定讓孩子學習哪種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