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勝
隆冬漸去,春意畢至,萬物從隆冬里漸漸復(fù)蘇,掙脫出來,抖擻精神,興興然,一片生機存焉。盧國龍教授的一堂道教哲學課,正像春天的氣息一樣給人灌注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給人以啟迪,發(fā)人以深思……
哲學和宗教都有它們的共性,對于事物的追根問底;涉及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觀等問題,知道了道教哲學是一門對宇宙論、社會觀、人生觀所做的哲理性思考、論證、辯護的學問。研究對象是:(1)本體論、(2)神靈觀、(3)形神論、(4)生死觀、(5)動靜論、(6)變化觀、(7)人生態(tài)度、(8)道教徒的認識論、(9)修煉方法、(10)語言和符號論等,林林總總,包羅萬象。
道教哲學它是以其宗教信仰為核心,也是區(qū)別于一般哲學的精神特質(zhì)。中國古代各派哲學都不同程度的被吸收進了道教哲學之中,成為整個道教哲學體系中與道教哲學一體不分的有機組成部分,結(jié)合得相當?shù)暮椭C。道教哲學形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它又涉及到神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藝術(shù)、天文、地理、醫(yī)學、人體科學、化學等有關(guān)學科,道教哲學這棵大樹各枝葉部分都非自產(chǎn),而是分別取自如:墨家、儒家、黃老之學、易學、陰陽五行家、讖緯神學等等中國古代各家哲學或宗教學說的有益成分,道教盡管雜取各家思想,但并非各家思想的拼湊,有它的主干線,李養(yǎng)正教授把它歸納成:"一個中心,兩個理想,三大部類,四大要點。一個中心即是以道為中心,兩種理想即追求宇宙和諧,國家太平;相信人們修道積德定能安樂幸福,長生久視。三大部類即洞真、洞玄、洞神,四大要點即重生、重和、重德、重術(shù)"。
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逐漸的開始認識它的文化價值。道教的文化價值在二十一世紀應(yīng)該更多的為社會做出貢獻。有人問我"你怎么年紀輕輕的參加到道教里面來了"?其意思頗有墮落消極的味道;當時我對問我的人說:了解、研究道教的文化精髓是對我們祖先的文化智慧的繼承,只有不忘過去才能走好未來。慎終而追遠,繼往開來,作為炎黃子孫,繼承我們祖國五千年的傳統(tǒng)精神,也是每個人義無反顧的責任和義務(wù),簡單的說,道教它至少能對社會起著這幾方面的作用。
第一,當今社會,國際風云變幻,大國強權(quán)主義不斷盛行,在世界上目前所擁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毀滅幾十次。道教所主張的:致中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宇宙的和諧,太極圖的陰陽既統(tǒng)一又對立,互相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即不離、互諒互讓的思想,在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所倡導(dǎo)的和平思想,這不僅是目前中國人民需要的,也是世界人民所希望的。
第二,隨著人們的物質(zhì)文明的逐漸的提高,人類對精神文明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當今的中國就拿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南方和沿海城市來說,雖然物質(zhì)享受有了,社會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正常的是:道德日漸衰敗,犯罪率有遞增之勢,毒品泛濫,毒害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和健康,究其原因,是因為人們雖然得到了物質(zhì)帶來的實惠,追物逐利,精神卻越來越空虛,沒有了精神的寄托和信仰。所以提倡和弘揚道教尊道貴德、仙道貴生的思想,則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三,生活雖然富裕,人們需要的身體健康就是當務(wù)之急了,每一個人都不想自己有病吧?道教體系里強調(diào)性命雙修,形神兼?zhèn)涞奈洚斕珮O拳,太乙內(nèi)功養(yǎng)生術(shù),形意拳,八卦掌等強健身心,提高精神變化氣質(zhì)的功法,不就越來越被世人所矚目嗎?人們需要健康,道教的養(yǎng)生文化將會福澤社會,使世人獲益匪淺。
問我的人說沒想到道教里還有這么多好東西呀!近代以來道教各宗壇大都處于不振之狀態(tài),散居道士的道法更新更成問題。目前的道教其存在和發(fā)展也是以宮觀為主體,宮觀道眾應(yīng)發(fā)揚其"學修并進,體道體玄,小則能獨善其身,大者能兼善天下"的精神,真正做到修真踐行度己度人,福澤社會,使廣大百姓從中受益,則道教真能無為而無不為也。
鑒于此,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道教徒,面臨當今復(fù)雜的社會形勢,正確的認識道教,理解道教,用道教哲學觀看待事物,走好將來的路,是我們每個人迫在眉睫的事,上好今后的道教哲學課也就不容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