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萍
女兒從小體弱多病,為增強她的體質(zhì),我們定下目標(biāo),每天早晨出去晨練。誰知,第一天下了樓,女兒就一步也不肯走了。眼看計劃要泡湯,卻見手中跳繩,心生一計,于是大聲對女兒說:“小兔子,小兔子,我是一個大蘿卜,請你把我裝上車送到菜市場去吧!”邊說邊把跳繩套在腰上,跳繩的兩頭放在女兒手中,當(dāng)小推車的扶手。女兒一看來了勁,我在前面跑,女兒抓著跳繩在后面追,一邊跑,一邊喊:“賣蘿卜了,新鮮的蘿卜!”我們倆玩得不亦樂乎,女兒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
后來這根跳繩就成了我們做游戲的道具:一會兒它變成放風(fēng)箏的繩子,女兒拽著跳繩在前面跑,我是風(fēng)箏在后面飛;一會兒它又變成了動畫片《黑貓警長》里壞老鼠“一只耳”的尾巴,女兒邊追邊用腳踩;一會兒它又變成了一座獨木橋,我和女兒是小黑羊和小白羊,我們又演出了一場《小羊過橋》的故事……
沒想到一根小小的跳繩,竟會有這么大的魔力,它既開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又鍛煉了身體。我想作為家長,只要擁有一份童心和愛心,那么就會和孩子共同創(chuàng)造和擁有許多溫馨而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