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俠 王文思
一
蔡林祿,1911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縣富灘鄉(xiāng)丹村。1929年3月參加工農(nóng)紅軍,同年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4年10月從江西出發(fā),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1944年,延安。
蔡林祿33歲,33歲的蔡林祿經(jīng)領導介紹認識了剛參軍不久的軍妹子曹秀英。曹秀英淳樸,心地善良,而且做一手好針線活兒。這些都深得憨厚的蔡林祿的好感。不久,兩人相愛并于同年結婚?;楹蟮难影矡峄鸪?,到處被一種革命的氛圍籠罩。前線捷報頻傳,日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小兩口對戰(zhàn)爭勝利后的幸福生活充滿憧憬。秀英沒上過學,蔡林祿就手把手地教她寫字。有一天,蔡林祿用一截鉛筆頭在粗麻紙上寫下“金明”兩個字,讓秀英臨摹。秀英癡癡地看了半天,嘴里念叨著“金明,金明”,但終究不知道啥意思,便讓丈夫解釋。蔡林祿將目光投向窗外,意味深長地說:“希望我們能有一個金色的明天!”這句話就烙在了秀英的心里。1945年6月12日,他們的大女兒出生,秀英給她取了一個美好的名字:金明。
金明出生不久,前線傳來日本投降的消息,那天,蔡林祿夫婦抱著女兒擠在戰(zhàn)士群中,守著營隊僅有的一臺廣播,激動得滿臉是淚。
然而好景不長。內(nèi)戰(zhàn)打響,胡宗南進攻陜北,蔡林祿所在的部隊撤退至晉西北。以后又轉戰(zhàn)到包頭、豐鎮(zhèn)、河津一帶。在這樣的顛沛流離中,他們的二女兒巧明、三女兒曉明相繼出生。1949年局勢有所好轉,蔡林祿隨部隊回到西安,后又在韓城、咸陽之間不斷轉移,直至10月1日全國解放。1950年,曹秀英隨丈夫調(diào)到時駐蘭州的野戰(zhàn)第三軍,一家五口將家安在蘭州小西湖。幾個月后又調(diào)到張掖,他們的四女兒就是在這里出生的。
1951年,在四女兒出生約四個月的時候,蔡氏夫婦將她送給尚未生養(yǎng)的戰(zhàn)友——侯家紹、熊玉欽夫婦收養(yǎng)。沒想到此后失散,50年杳無音訊,生死兩茫茫。
二
侯家紹,祖籍上海,原系國民黨軍隊胡宗南部電臺臺長,畢業(yè)于黃浦軍校。1948年隨部隊起義,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與當時任職第三軍的蔡林祿交好。1952年轉業(yè)到甘肅民勤。
曹秀英與侯妻熊玉欽為四女兒取名“夢麗”。據(jù)說,小夢麗出世時,熊玉欽特別高興,她一邊把小夢麗抱出產(chǎn)房,一邊歡呼:是個女孩!是個女孩!
小夢麗漸漸長大,侯家紹給她取了個學名:侯莉萍。
侯莉萍記憶中的童年是從甘肅省的偏僻小縣民勤開始的。在很小的時候,她就從鄰居那兒知道自己不是爸爸媽媽的親生女兒,心里很難過,但爸爸媽媽對她的寵愛很快就沖散她心中的陰云。就是那位不茍言笑、隨時隨地腰板筆挺、在地方上備受尊敬的前軍人,他扶著女兒歪歪斜斜騎著自行車,高高低低地奔跑在縣城里的大街小巷,毫無怨言。
小莉萍從未向爸爸媽媽問起自己的親生父母,直到文化大革命到來,他們一家人不堪忍受迫害,被人歧視、受人欺侮的16歲的侯莉萍突然有一日對媽媽說:“我不是你們的女兒,你們讓我找我的親生父母去!”
1983年,養(yǎng)母熊玉欽因患癌癥去世,彌留之際,她拉著侯莉萍的手告訴她,她的親生父親轉業(yè)后曾在西安商業(yè)局任局長,他還有三個姐姐,大姐的名字叫金明……侯莉萍泣不成聲,跪在養(yǎng)母面前說:“我只有你們這兩個爸爸媽媽,我只認你們這兩個爸爸媽媽……”
養(yǎng)母過世后,侯莉萍和養(yǎng)父侯家紹在感情上更是“相依為命”了。這時,侯莉萍已進入蘭州某醫(yī)院工作,并于不久成了家。養(yǎng)父執(zhí)意一個人住在民勤縣。
1987年,侯家紹忽然從民勤趕來,看到父親蒼老的樣子,侯莉萍感到一陣辛酸。父親執(zhí)意要侯莉萍陪他回上??纯础:罾蚱茧[約感到了點什么,所以放下手中的事兒陪他去了。在上海,他們東跑西跑,拜訪了侯家紹的一些老朋友,黃浦的一些老同學,走訪了年輕時停留的一些舊地。回蘭州的途中,當火車在西安停靠時,養(yǎng)父忽然要下車,并說:“走,找你親生父親去!”說完,眼淚直流,從沒見過父親掉眼淚的侯莉萍哭了,說:“我要那么多父親干啥,我有你一個就夠了……”最后,在侯莉萍的堅持下,父女倆回到蘭州。侯家紹在蘭州沒住幾天,就要回民勤。在站臺上,父親就要上車了,他忽然喊起了侯莉萍的乳名。他說:“夢麗,來,我們拉拉手!”接著,老淚縱橫。侯莉萍心里一酸,在她心里盤旋已久的不祥再次升騰起來。不久后的一天晚上,侯莉萍忽然從夢中驚醒,第二天上午,父親去世的消息便從民勤傳來。
兩位老人相繼離世,侯莉萍雖然從悲痛中解脫了出來,但她總感覺心里空蕩蕩的,盡管她已有自己的家庭,兩個女兒也已長大成人。那一直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尋找親生父母的愿望開始強烈起來。終于,在本世紀末的最后幾天,已年過半百的她,將這個愿望付諸了行動。
三
爸爸,媽媽:
你們在哪里?50年來,女兒從未喊過你們一聲爹娘!你們還記得有我這個小女兒夢麗嗎?50年前,你們在軍營中把還在襁褓中的我送給了我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侯家紹和熊玉欽之后,不久就離開甘肅,我不知道那是為什么。我想、我的出世、對于已有三個女兒的你們來講,并不是一件高興的事。當然,我還是要感激你們,是你們給了我生命!
我是幸運的,50年來,我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對我很好,他們像對親生女兒一樣疼我,慣我,愛我,把我當成掌上明珠!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不讓我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他們不僅把我養(yǎng)大,還讓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是的,我太愛他們了!我要說,我已經(jīng)幾乎忘記了還有你們這兩位親生的父母親。可是,我錯了——當我一次次從夢中喊著爸爸媽媽哭醒;當兩位疼我愛我的老人相繼離去;當佳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合家歡樂的時候;當我一天天看著兩個女兒在我和丈夫間撒嬌的時候;當我無助地在一種莫名的孤獨與寂寞中痛苦地輾轉反側的時候,我的心在大聲地喊叫——爸爸媽媽,你們在哪里?我想你們!
也許,是我真的老了,才會有這許多的感傷和思念。雖然,我的熊玉欽媽媽50年來只有一次在我面前提起你們的名字,那時我還小,可我便牢牢地記住了——我的親生爸爸叫蔡林祿,親生媽媽叫曹秀英。我還有3個姐姐,一個弟弟……
爸爸媽媽,讓女兒再叫你們一聲親親的爹娘吧!50年來,你們還好嗎?姐姐弟弟們還好嗎?如果能見到這封信,請趕快與我聯(lián)系——你們遺落在蘭州的女兒!
——侯莉萍給親生父母的公開信
侯莉萍在丈夫李鎖云的幫助下,多年來一直打聽父母的下落,但都沒有結果,無奈他們決定通過媒體尋找她的親生父母。2000年11月23日,老兩口來到《蘭州晨報》社。11月28日,該報《市民之家》欄目刊登了“尋父母”的消息。28日17時32分,甘肅省建筑公司張仁福打進電話,說認識蔡林祿,他們曾是西北建筑一公司的同事;17時49分,一位姓劉的先生稱他認識蔡林祿,是在西安認識的,不過那時是1957年……線索把記者尋找的目光牽向了西安。于是,《蘭州晨報》請求西安《華商報》予以協(xié)助。
29號,西安,《華商報》社。電話不斷。
陜西省建材工業(yè)公司的田先生在電話中說,他認識侯莉萍女士的親生父親蔡林祿。他講蔡林祿做過西安商業(yè)局局長的說法有誤。因為在田先生60年代進陜西紅旗水泥制品廠以前,蔡一直是該廠的工會主席,離休后,全家一起在1970年遷回到了江西省清江縣(后改為樟樹市)。而且,蔡妻曹秀英的妹妹還在西安西大街的橋梓口一帶居住。
隨后又有許多讀者電話,但與田先生提供的線索差不多。
就在犯難之際,一位姓蔡的七旬老人提供了寶貴線索。據(jù)老人介紹,他原來也是紅旗水泥制品廠的工人,60年代與蔡林祿一家住一個單元。他回憶蔡的夫人曹秀英原是在紡織城街道辦做縫紉的,有一個小女兒回清江后在縣里的一個鞋廠工作。根據(jù)這一線索,記者聯(lián)系上了樟樹市物資局,但被告知改市后,已沒有了縣鞋廠這一名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記者撥通了當?shù)剌^大的一家皮件制品廠的電話,非常巧,當說明情況,對方聽說是參加過長征的,就說:“是那個蔡老革命吧!他女兒是在廠里工作過,不過已經(jīng)退休了?!辈⒄f退休后的具體情況和住址不清楚。
線索中斷,無奈只好同當?shù)卣k公室聯(lián)系,但也沒什么結果。
就在沒有頭緒之際,一個從興平打來的電話讓記者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電話里,自稱是曹秀英之弟的曹建強說,姐夫蔡林祿已經(jīng)去世,現(xiàn)在姐姐曹秀英住在樟樹市,生活很好。說完,他留下了曹秀英的聯(lián)系電話。
懷著激動的心情,記者撥通了千里之外的曹秀英家的電話,接電話的是一位聲音爽朗的老人,當證實是曹秀英后,記者真不敢相信老人已76歲高齡了。在向她說明一切后,老人興奮地問:“真的嗎?真的是夢麗嗎?”老人的聲音變得有些沙啞。隨后電話那頭一陣沉默,老人在想什么呢?也許,五十年前送小夢麗出門的那個情景又浮現(xiàn)在了她的眼前。許久,老人回過神來,說:“讓她來吧,告訴她,她的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我很想她……”老人心潮起伏,情難自禁。
當晚7時許,《華商報》記者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正在《蘭州晨報》接聽熱線的侯莉萍。侯女士特別激動。原想按年齡以為父母不在世了,沒想到母親還在,怎么能不高興呢?
29日20時35分,給親人們的電話撥通了。76歲高齡的媽媽在話筒的那一頭哽咽著說:“夢麗,當時……當時媽媽不該把你送出……”侯莉萍不顧現(xiàn)場還有許多人,早已泣不成聲,說:“媽媽,我想你,你還好嗎?我要來江西看您……”
12月1日17時42分,侯莉萍從蘭州出發(fā),踏上了她千里尋母的歷程。
12月2日中午,在西安見到了她闊別50年的大姐蔡金明。
12月3日下午3時,失散了50年的侯莉萍站在了母親的面前。她給母親戴上了象征著愛的戒指。
同時在場的除了多家媒體的記者,還有大姐蔡金明,二姐蔡巧明、三姐蔡曉明、五弟蔡新明、六弟蔡憲明、八妹蔡姜萍。
老人說:“這半個多月老是睡不好覺,有預感,眼皮老是跳,可能有喜事吧,而且一家人一直關注著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的《親情》欄目,沒想到夢想全應驗了?!?/p>
四
曹秀英當過先進工作者,披紅游街。與賀龍、許光達、萬年三、甘子奇共過事。1945年,毛主席去重慶談判,從延安起飛時,曹秀英還跟著去看過呢……
2001年7月19日,曹秀英老人回到蘭州,筆者有幸見到了這位“紅軍媽媽”。
走進火車站東路244號3單元501室這個四世同堂的家,給人的感覺是: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剛一落座,曹秀英老人就給我們講起了她在延安當兵那段光榮的日子。那時候生活苦,住延安七里鋪,吃酸菜、小米干飯,一個禮拜只吃一次饅頭,有一個女的一次就吃了十七個。看到筆者很驚訝,她補充說:“是真的!”說完便很爽朗地笑了起來。
她給我們看當時的照片,并指著說哪個是金明,哪個是夢麗。老人的身體和精神極好,兩個小時的采訪,她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疲倦,相反還躍躍欲試地給我們放南昌電視臺為她錄制的紀錄片,但終因VCD不讀碟而有點遺憾。
我們實在不忍心將她拉進回憶“母女失散”的悲痛中去。最后還是侯莉萍的丈夫李鎖云幫我們牽起了這個話題。
老人的眼眶有些濕潤,她說:“孩子是1951年給的,幾月生的都記得。那會兒行軍打仗,一天到處跑??紤]當時老大老二老三都出生后,因是供給制,孩子受了很多苦,為了孩子少受些苦,沒辦法才將她送給本身不育的戰(zhàn)友的。當時想,不管誰養(yǎng)大,將來都是革命的后代……從張掖轉業(yè)后,我們到了西安,侯家紹、熊玉欽夫婦不知道轉到了什么地方,就失去了聯(lián)系……自從將孩子送人后,我很難過,后來也打聽過。但最終怕孩子知道了不安心,孩子養(yǎng)父養(yǎng)母知道了不安心,就沒再打聽……1970年我們遷回江西,就更是沒有消息了……”
曹老共育有六女二男,排行老七的女兒1956年6月出生,因丈夫的建筑公司準備支援廣州,無奈只好在孩子出世后的第二天,將她送給了材料科的鄭科長,雙方為女兒取名鄭岸英。現(xiàn)在仍然失去聯(lián)系。我們不禁為這美中不足的大團圓感到些許遺憾,只能寄希望于媒體,寄希望于鄭岸英看到本文,讓這個為了革命付出太多的家庭最終能實現(xiàn)他們的團聚夢想。
曹老送我們出門時還強調(diào),以后盡自己力量,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教育子女,為黨多做貢獻。她欣然拿起筆,為本刊題字:?!冬F(xiàn)代婦女》越辦越好?。ㄘ熅幦蝹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