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英 黃建東
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揚州才子宗臣(1525——1560),“自幼聰慧過人”,有“神童”之譽。宗臣系嘉靖進士出身,官至福建布政參議、提學(xué)副使等職。他在福建任職期間,倭寇時有侵犯,作為文人出身的年輕將領(lǐng)宗臣多次率領(lǐng)軍民擊敗倭寇,屢建戰(zhàn)功,使倭寇聞之喪膽。宗臣多智善謀,文武雙全,為官剛直清廉,頗有政聲。百姓稱之為“白袍宗將軍”。
宗臣在屢建戰(zhàn)功中,有一則“運巧思妙聯(lián)退敵”的千古佳話,被當朝尚書李默驚嘆為“真經(jīng)綸之奇才也”。那是宗臣進京任刑部主事、吏部文選司的時候,恰遇蒙古韃靼部右翼土默特萬戶首領(lǐng)阿勒坦汗(即俺答)帶兵大舉擾邊,幾萬兵馬駐扎在黃河邊上,阿勒坦汗向明朝嘉靖皇帝送去咄咄逼人的“戰(zhàn)書”,提出“先比文,后比武,如果比文輸了,俺答就下令退兵?!边@種“兵臨城下”的危急局勢,使嘉靖皇帝朱厚熄深感頭痛,誰能當此重任,滿朝文武百官面面相覷,鴉鵲無聲。只見宗臣從文官行列中站出來上奏道:“陛下,俺答目中無人,對這狂妄之徒,不可硬拼,只可智取。臣愿與李攀龍、王世貞當此重任,退敵之策到時見機而變,決不有誤。”嘉靖皇帝見宗臣上奏,“龍顏大喜”,立即頒旨特命李攀龍、王世貞、宗臣三人為比文的全權(quán)代表。三人中宗臣最年輕、資格最淺、官階最低。
當他們到達黃河邊時,阿勒坦汗早已命令部下在巨浪滔滔的黃河上搭起了牛皮船浮橋,要求明朝出席比文的代表,從橋北上橋,快步走到橋南就必須把試題準確無誤地作出來,途中若稍有停留,守橋的蒙古兵便將他推下黃河去。這天正遇大風(fēng),河面上巨浪翻滾,在搖晃不定地浮橋上行走十分困難,稍不留神,就有一頭栽到黃河里的危險。況且又不知這個蒙古韃靼右翼首領(lǐng)阿勒坦汗會出什么樣的怪題。正當李攀龍與王世貞猜疑時,宗臣已飛步到橋頭搶先拿到了試題,原來是要求撰寫一副對聯(lián):以中國古代100位文武名人為內(nèi)容,而且規(guī)定對聯(lián)不得超過20個字。宗臣十分鎮(zhèn)靜地掃了一眼題目,從容自若地跨上了橫臥在滔滔巨浪上的浮橋,穩(wěn)步而迅速地到達了橋南。此時,他已胸有成竹,不慌不忙接筆揮毫,一幅立意新穎、構(gòu)思奇巧、氣度非凡的妙聯(lián)躍然紙上:
孔門七二賢賢賢入圣
云臺廿八將將將封侯
上聯(lián)寫的是春秋戰(zhàn)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曾參、子路等七十二位賢人,這些人都是中國古代知識淵博、德行高尚的著名人物;下聯(lián)寫的“云臺廿八將”,是指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鄧禹、祭遵、銚期等二十八員武藝超群、所向無敵的高級將領(lǐng),他們都是跟隨劉秀打天下戰(zhàn)功卓著的開國元勛,人人被封為侯爵。漢明帝即位后,曾派著名畫家為這些將領(lǐng)畫像,并懸掛在南宮之臺,故有“云臺二十八將”之美稱。宗臣僅用18個字,就囊括了明以前中國古代杰出的100位文武名人。阿勒坦汗當時看完聯(lián)語就驚呆了,不禁大為折服,連連贊嘆道:“中原才子宗臣如此博學(xué)多才,思維如此敏捷,真了不起!我服輸了!”于是,他馬上下令駐扎在黃河邊上的蒙古軍隊“立即撤退”,并派遣特使向明朝納貢求封。嘉靖皇帝見宗臣不費一兵一卒就讓阿勒坦汗退兵,亦就順水推舟,封蒙古韃靼部右翼土默特萬戶首領(lǐng)阿勒坦汗為“順義王”,并回贈金銀珠寶以資鼓勵。從此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邊境安寧,百姓過著平靜的生活。
嘉靖皇帝親自召見宗臣,譽稱宗臣“胸中藏有百萬雄兵”、“十八字妙聯(lián)退敵實是千古奇聞”,并升遷宗臣為稽勛員外郎。從此宗臣的“中原才子”美稱傳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