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氵更
由“三將奪關(guān)”到“竹外橫枝”
象棋交鋒,雙車兌盡之后,炮馬兵是變化最深奧精彩的理想的戰(zhàn)術(shù)聯(lián)合體,為了探尋其戰(zhàn)術(shù)運用之規(guī)律,筆者曾有拙著《炮馬兵戰(zhàn)法精華》一書。
炮馬兵聯(lián)攻的戰(zhàn)術(shù)在實戰(zhàn)中是很有實用價值的,1999年全國個人賽冠軍呂欽就是用炮馬雙卒精妙戰(zhàn)勝持雙炮雙兵的孫勇征而確保奪冠的。古代棋藝家早就注意到實戰(zhàn)中的此類殘局勢而加工整理成有實用價值的殘排局。最早當數(shù)出版于公元1570年明代的《適情雅趣》中所載的“三將奪關(guān)”局(圖1)。這是則“寬緊排局”,著法不是連續(xù)照將的,有要殺的著法,非常精妙實用。
1、前兵平二!士5進4
如士5進6?則炮一進五,將6進1,馬四進六,車1平2,兵二平三,將6平5,炮一退一殺,紅速勝。
2、炮一進五將6進13、兵二平三…………
如紅誤走馬四進六?則炮1平6,黑勝定。
3、…………將6進14、馬四退三!象5進7
5、馬三進五將6平56、炮一退五將5退1
如車1退3,則相五進七,紅速勝。
7、炮一進四將5進18、馬五進三將5平6
9、炮一退四!車1退310、馬三退五將6平5
11、相五進七(紅勝)
出現(xiàn)于明代《適》譜中的這則紅先勝局,被清代棋人修改成紅先和局,最早見于1707年出版的《韜略元機》“香風穿柳”局(圖2)。
1、兵三平二士5進42、炮一進七將6進1
3、兵二平三將6進14、馬四退三象5進3
象飛3路是求和關(guān)鍵妙手,如誤飛7路河口,則紅勝。演至第11回合自明,解釋略。
5、炮一退五將6平56、馬三進五將5退1
7、炮一進四將5進18、馬五進三將5平6
9、炮一退四前卒進110、帥五平六車1平4
11、帥六平五炮1退512、炮一退三(車死和局)
圖3是出版于1800年的《心武殘編》“香風拂柳”局。很顯然是根據(jù)《韜》譜“香風穿柳”局修改而成的:紅方底仕改在“羊角”位,消除黑炮打仕之可能,河岸上的兵、卒,都是為防備紅馬活動的,最重要的是新添7路卒,使紅炮無法打死車,著法有了大的差異:第3回合必須改走馬踏黑士,否則黑勝。
1、兵三平二士5進42、炮一進四將6進1
3、馬四進六!前卒進1
如將6進1?則馬六退五,將6退1,兵二平三,將6平5,炮一退一,將5退1,馬五進四連殺!紅勝。
4、帥五平六車1平45、帥六平五炮1退5
6、兵二平三將6進17、炮一平六!象5進7
8、馬六進五將6平59、炮六退八
異途同歸,消滅黑車成為和局?!缎奈錃埦帯匪d的另局“鴻門擊斗”(圖4),構(gòu)思更為巧妙,后成為《竹香齋》“竹外橫枝”局的基礎(chǔ)。
1、兵二平三將6退12、車五退二!象7退5
3、馬二進四士6進54、兵三進一將6退1
5、兵三平二士5進46、炮一進四將6進1
7、兵二平三…………
如照前局著法走馬四進六?則炮1平6!兵二平三,將6平5,炮一退一,炮6退8,黑勝。
7、…………將6進18、馬四退三象5進3
9、馬三進五將6平510、炮一退五將5退1
11、炮一進四將5進112、馬五進三將5平6
13、炮一退四車1退314、馬三退五將6平5
15、相五進七車1退216、炮一平五車1平5(和局)
圖5是著名的“竹外橫枝”局,始載于1804年出版的《竹香齋象戲譜》。棋勢相同于“鴻門擊斗”局走完第4回合后之形勢,所多中卒,后被馬踏,實質(zhì)相同。著法即從“鴻”局第5回合兵三平二開始走起,著法完全相同,可見兩局之親緣關(guān)系。著法從略。至于《淵深海闊》“負荊請罪”局,是輯自《韜》譜“香風穿柳”局,圖、著皆無新意,讀者可比較自明。其它各局的衍化,都各有不同之新意,可謂各有千秋,成為象棋古局中的精品?!糐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