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馳
一個很偶然的原因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叫香積廚的餐館。
那是夏季尾巴里的一個黃昏,暑熱和煩躁漸漸退去。離開辦公室,心情閑適而寬敞,霓虹燈一個個亮了,表達(dá)出濃郁的都市氣味,和幾個朋友在流金溢彩中信步前行,在那些去過和沒去過的大街小巷里穿來穿去,然后就在看慣了的、滿眼滿街的××飯店××酒樓的招牌中看到了“香積廚”幾個字。我們就站下來看它,香積廚,念起來不那么響亮,寫在那里卻很秀雅,紅底黑字,很穩(wěn)得起的樣子,又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這是個吃飯的地方。旁邊還有三面杏黃商幡迎風(fēng)招展,上寫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搖大擺,讓我們想起那一群梁山好漢來,擲一砣銀子在桌上,堿一聲店家,好酒好肉只管上來,一下就來了胃口,上了豪氣。
我們都是經(jīng)不得慫恿的人,摸摸兜里剛發(fā)的獎金,一掀簾子魚貫而入。
大堂約400平方米,門框、窗檁、護(hù)墻都是木質(zhì),白土布窗簾放了一半下來,上面抄寫的是《水滸傳》、《紅樓夢》里的段子,當(dāng)然都與酒肉有關(guān),墻上有李白的《將進(jìn)酒》,還有一些本市有名或不那么有名的文人題寫的詩句,內(nèi)容都是勸人吃好喝足、享受人生。墻角有一大背兜,山里人背柴草的那種,上大下小,里面裝滿都市人已難得一見的大蒲扇,讓人回想起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親切歲月。木牌子菜譜一溜兒地掛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不經(jīng)意就成了裝飾,給人一個啟示,一個好點子往往是簡單而易于操作的,成本也低,頭頂?shù)臒粽质且粋€個紅線吊起來的竹簍,稀稀疏疏的,形同虛設(shè),要的是那股漫不經(jīng)心的味道。
大堂四周還有很多架書,心中不解,還兼營書籍買賣?吃飯的人哪里還想得到看書?書香菜香混得到一起?
我們選了靠窗的桌子坐下來,素色格子桌布,純綿制品,沒有蒙那一層粘人煩人的塑料薄膜(大大小小的餐館都有,以便于收拾,卻很影響食客的情緒),手肘放上去有吸汗的舒適感。桌上的碗、碟、杯子都是粗質(zhì)陶器,醬色,有一層薄釉,大大咧咧、憨頭憨腦的樣子,讓人放得開手腳。聽見旁桌一位小姐的評價:像文物。
看得出這里的整體格調(diào)追求的顯然不是豪華,也不是農(nóng)家樂式的簡單平直、淡如白水,而是一種曠達(dá)、古樸的情趣,一種讓人過目不忘的東西,讀過一點書的人會由此想到一個詞、一種人:名士,那種悠悠然,衣袂飄飄的風(fēng)韻穿越時空而至,是久違了的熟
悉。香積廚把它做得很足很厚很地道。
服務(wù)生提來一個在鄉(xiāng)下才看得到的圓桶形茶壺續(xù)上茶水,一喝,是苦丁茶,濃淡分寸掌握得好,都喊爽得很。
服務(wù)生的服裝也是統(tǒng)一的,黑色,女的是對襟短袖,腰肢妥貼;男的是無領(lǐng)大襟子松松垮垮的有幾分像和尚,上面又黑發(fā)生猛。我們都笑了。
上了茶,擺上一小竹篩子瓜子兒,就該點菜了。服務(wù)生拿來菜譜,那是一本多么別致的菜譜,它叫《香積廚食書》,我們都把腦袋湊過去看,一本精心策劃并制作的大16開冊子?!断惴e廚食書》旁注一行小字,最新修訂版,想來前面還有若干版,以后也會有,就像出版書籍一樣。綿實的上等牛皮紙,古舊的淺棕色,線裝書式樣,豎行,從右往左看,內(nèi)容分頭菜、案酒冷碟、蔬菜果品、大肉羽族牲畜、水族海鮮、湯水、點心粥飯、酒漿茶飲七個部分,用詞雅致。
每頁上端一首古詩,并注明杜甫酒詩、李白酒詩、白居易食詩……有這幾位世界級大文豪撐腰,不管吃著什么都是很文化的了。這種感覺非常地好,也許這就叫附庸風(fēng)雅吧?其實,附庸風(fēng)雅沒什么不好,總比附庸金錢與權(quán)力有益于社會和個人身心健康,一般而言,附庸風(fēng)雅之后會有真正的風(fēng)雅與文明。
里面的菜名也文氣十足,有的看不大懂,比如“正月家書”、“素到住”、“太乙六合湯”,服務(wù)生解釋道,正月家書即臘肉,擺成書冊樣式,臘肉是農(nóng)歷正月的時令菜,故名之;素到住,即素到極致,老南瓜、干豇豆、綠豆用米湯熬制,油鹽都不放,一素到底,用之于大葷之后;太乙六合湯即六種湯汁,湯料不定,隨時令而變化,“太乙”二字使其有玄妙之意,還沒有吃上口,就感覺有滋有味了。
我們就發(fā)出感慨,吃了恁多的酒樓、飯莊,數(shù)得上星級的不少,但在菜譜這一細(xì)節(jié)上下功夫的幾乎沒有,千篇一律,最多也只有印制精美與粗糙之別。唯有香積廚把一本普普通通的菜譜做得如此韻味十足、與眾不同,并與餐館的整體風(fēng)格融為一體,就像典雅的旗袍上不可省略的盤扣。我本想偷一本走,無事時把玩,又覺得不地道,干脆對服務(wù)生說送我一本可以,沒有想到他利索地答應(yīng)馬上給我拿本干凈的來。心中歡喜。幾個朋友也跟著要,生怕落了后。
然后,照著食書點了卵石烹肥牛、南瓜粉蒸肉、飄香扒雞、臘味土豆泥、橙汁剖瓜。
在等菜的過程中,我們開始研究擺在桌上的一本小書,《香積廚紀(jì)事》,它的副標(biāo)題是關(guān)于吃、喝、拉、撒的現(xiàn)代玩本,封底還注明是“香積廚之產(chǎn)品說明書”,原來如此。
封面以南唐畫家顧宏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之第一段打底,黑白二色,古色古香,安安靜靜,看多了大紅明黃的各類廣告,覺得它很有些養(yǎng)眼怡情。扉頁是香積廚坐標(biāo)圖,不知道地點的食客可以按圖索驥找過來。第二頁是眾多本埠文人、名人的手跡,我們還在里面找到了當(dāng)紅作家周潔茹的手跡,“我愛香積廚”,一筆一畫稚氣而端正,我們當(dāng)中有周潔茹的熱心讀者,興奮得眼睛放光。
里面還有有關(guān)“香積廚”的考證,原來香積廚是寺廟內(nèi)僧家私廚,取香積佛和香飯之義。我們面面相覷,都是酒肉之徒,怎么鉆到佛家飯?zhí)脕砹耍坑腥苏f心素即佛,與吃不吃葷沒關(guān)系,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嘛,大家都覺得這個解釋實在給人安慰,再一看,四周都是凡夫俗子,正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一派熱鬧繁榮。
里面還有香積廚菜譜之總譜,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交響樂,一齊笑了。
往后翻,有“香積廚贈書重點書書目”,要求是消費滿100元,可以選拿一本,200元,二本。原來四壁那么多的書是用來促銷的。
我們把剛才點的菜價合算了一下,才80多元,決定再加一個豆沙百合羹,湊齊100元。選哪本好呢?想要《神秘的指紋》,想要《挪威的森林》,還想要《水晶頭骨之謎》,最后要了《水晶頭骨之謎》,其余的,以后再來吃。
再往后翻,是本埠文人的飲食文章,都是在報上雜志上活躍得很的有名人物,看那些文字,多半是醉后涂出來的,橫沖直撞,趔趔趄趄,十分好玩。
我們猜這香積廚的老板肯定是個文化人,不然做不到這個份上,無論取名、店堂裝修、菜譜的設(shè)計制作,包括這本別出心裁的“產(chǎn)品說明書”,無一不在傳遞一種信息:飲食文化如此豐姿綽約、馥郁厚道。
翻著《香積廚紀(jì)事》,討論著香積廚,等菜的時間一混就過去了。其間,我去了一次廚房,看見廚房門口寫著“創(chuàng)作室”幾個字,有人去了一次廁所,那里叫“快樂廳”,另一個人就說收銀臺肯定不叫收銀臺,我們一起抬眼尋找,哦,帳房,都笑了。
菜陸陸續(xù)續(xù)上來,味道真的不錯,厚實的盤盤缽缽放滿了一桌,很有氣勢。我們就很有氣勢地吃、喝,就著周圍的氣氛,就著滿墻滿壁的古詩古文。
杯盤碗盞都見了底,算了帳,拿了書,走出來,走到街對面,回看香積廚,里面燈火輝煌,沒有空著的餐桌,與同一條街上好幾家冷清的餐館堂面形成了對比。再一問旁邊電話亭的老板,說是開業(yè)三個月來,幾乎天天如此。
餐飲業(yè)的競爭如此激烈,價格不算便宜的香積廚能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想來這香積廚靠什么吸引消費者?應(yīng)該是一種濃厚的人文氣息,尤其是對買得起單的那一撥兒消費者來說,不僅僅是找個地方吃飽肚子,而要選擇一個有情調(diào)有品位的地方,款待朋友,也放松自己,不一定要豪華,也許那種靠劣質(zhì)材料硬做出來的珠光寶氣又毫無個性的假富貴已讓人們厭倦了,香積廚正好營造了這樣一種氛圍,符合了人們的心理訴求,換言之,對了胃口,香積廚就高朋滿座了。
幾天過后,我又到香積廚吃了一回,從大堂領(lǐng)班那里證實了食客多為商人和自由工作人兩個群體,前者不用說,后者是沒有想到的,他們多屬新人類一族,身上沒有傳統(tǒng)的影子,喜歡個性化,酷愛與眾不同,香積廚在精神和氣質(zhì)上與之吻合,他們多從事網(wǎng)頁制作與廣告設(shè)計,收入頗豐,不會為買單皺眉。
再一想,香積廚所在這個小區(qū)內(nèi)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又緊鄰電視臺和一家報社,看來香積廚的消費群體定位和選址都是經(jīng)過詳盡調(diào)查和精心策劃的。
生意場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
(編輯謝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