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妮
淼兒生下來是個3.5千克的胖丫頭,秀眉俊眼,一頭烏發(fā),10個月時就能叫"爸爸、媽媽"了。可當(dāng)淼兒1歲多時我們傷心地發(fā)現(xiàn),這丫頭的舌頭在嘴里轉(zhuǎn)不開。無論你怎樣教,她還是堅定不移地管"哥哥"叫"多多",把"國旗"說成"奪旗"。
這怎么辦呢?這以后長大了怎么學(xué)外語呀?一家人圍著淼兒七嘴八舌。姑姑說,這是孩子的發(fā)育不全,聽說到醫(yī)院去把舌頭下面的一根筋割斷就好了;外公講,到兒童心理學(xué)專家那兒去咨詢咨詢,是不是語言障礙……
突然發(fā)現(xiàn)淼兒有"語言天才"是在她2歲生日時。那天舅舅送給她一套《我兩歲》的幼兒叢書,其中有10張兒歌的小卡片。淼兒對卡片十分感興趣,一雙肉乎乎的小手緊緊地攥著卡片不放,每晚都要我一張張地教她念。
第二個周末,舅舅剛一進(jìn)屋,淼兒就像小蝴蝶般地飛過來,把兒歌卡片塞在舅舅手里,然后就正兒八經(jīng)地把短胖的雙臂背在后面,搖頭晃腦地背誦開來:"我兩歲,我兩歲……"
舅舅有些吃驚,就換了一張卡片,淼兒一看到卡片上的圖案就馬上說道:"小鞋、小鞋,像只小船,我乘小船出去玩玩。"
就這樣,舅舅換一張,淼兒就背誦一張,10首兒歌一氣呵成。驚得全家目瞪口呆。
淼兒3歲半時,又有驚人之舉。一天傍晚,我領(lǐng)著淼兒外出散步,走到東湖邊,看到一群鴨子搖搖擺擺地從我們身邊經(jīng)過,又撲通撲通地跳進(jìn)湖中玩耍。
淼兒高興地又蹦又跳。突然,她停下來對我說:"媽媽,我編了一個兒歌。"
"什么?"我有些不相信。
淼兒馬上換成了普通話,一字一句地朗誦道:"小鴨子,走路搖,看見小魚咬小魚。小魚跳進(jìn)水里面,鴨子蹦進(jìn)水里面,一咬咬住了大鯊魚。鯊魚要吃小鴨子,嚇得鴨子飛上了岸。"
"哎呀!我們的淼兒可真了不得!"
得到了我的贊許,淼兒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逮著什么編什么:
天下雨了,淼兒瞇起月牙兒眼,瞅著細(xì)細(xì)的雨絲,兒歌就出來了:"小雨小雨沙沙沙,一滴一滴落下來。花兒喝水笑瞇瞇,小草喝水長得綠。"
夏天到了,家里陽臺上種的太陽花競相綻放,淼兒端著小板凳站上去仔細(xì)地觀看。蹦下來時就讓我趕快記錄:"太陽公公爬上山,太陽花真漂亮。有的紅、有的黃,一朵一朵開出來。"
看完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淼兒又乘興賦詩一首:"小蝌蚪,找媽媽,找來找去找不著。金魚阿姨告訴它,你的媽媽在田野里。小蝌蚪,找到媽媽仔細(xì)看,哦!--原來是個大青蛙。"
……
一個不到4歲的小丫頭,眼珠一轉(zhuǎn),就能出口成章。雖然不懂平仄、不知押韻,但她編的兒歌里充滿了純真和童趣。她每編出一段兒歌,就會吵著讓我給她記錄下來。漸漸地竟記下了小半本。更有趣的是,一次高燒后,病愈的淼兒躺在小床上口齒伶俐地對我講:"媽媽,你現(xiàn)在能唱歌給我聽嗎?"
我一時懷疑起自己的耳朵:難道淼兒突然就會發(fā)"歌"字的音了?
"淼兒,你剛才說什么?"
"媽媽真笨!我說我要聽歌!"
不用開刀,不去看醫(yī)生,我的淼兒真的會發(fā)"歌"字的音了!
一個雙休日的中午,我們一家三口躺在床上進(jìn)行編謎語大賽,并規(guī)定謎底只準(zhǔn)是現(xiàn)在看得到的東西。我和她爸爸編的謎語,幾秒鐘就被淼兒破譯。淼兒編的一個謎語卻難倒了我們兩個大人:
"一根圓柱子,上面加蓋子。蓋子反面掛鏈子,鏈子掛在盤子上,盤子下面鋪地毯。"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們將房間里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過濾了一遍,怎么也猜不出這謎底是什么。
"哈!哈!哈!"淼兒笑得滿床打滾。"爸爸笨!媽媽笨!你們大人可真笨!你們往上看呀。"
往上看!白白的天花板上吊著一盞日光燈,其他沒有任何東西。
我扭過頭來迎著淼兒那期待的目光,仍然猜不出來。
"哎呀!我的小笨媽媽哦!我編的就是日光燈呀!"淼兒急得大聲叫起來。
噢!我這才明白,孩子的思維是無定式的。她是按照躺在床上往上看的順序編的謎語,從燈管一步一步編到天花板。她所講的"柱子"就是日光燈管;她所說的"地毯"則是天花板。而我們的視覺卻總是以地平線為基準(zhǔn),難怪我們會敗在小小的淼兒面前。
圖/楊格 責(zé)任編輯/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