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生
以前,心腦血管病一直是發(fā)達國家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歐美等國曾有過一次心血管病的發(fā)病高峰。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等發(fā)展中國家的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專家預言,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在發(fā)展中國家,心腦血管病大規(guī)模流行將不可避免。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口出生率與平均壽命同步增長;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餐桌上的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飲食過多;缺乏運動,生活節(jié)奏緊張,吸煙、飲酒無節(jié)制。其中,高血壓病更成了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無聲殺手”。
事實確實不容樂觀。1991年普查顯示,我國高血壓病的患病率為11.26%,較10年前增高25%,目前這種上升勢頭仍在持續(xù)。高血壓病主要的并發(fā)癥——腦卒中,是我國農村和城市居民中第一和第二位的死亡原因。
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35歲以上就診人群中高血壓病的患病率為46.1%,而且不論男女,高血壓病患病率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在飲食方面,以肉食為主者和口味偏咸者,其高血壓病患病率明顯高于非肉食為主者和口味清淡者。體力活動和體重因素對血壓也有明顯影響,重體力活動者和腦力活動者,高血壓病患病率分別為34.88%和57.7%,體重正常者和超重者,高血壓病患病率分別為38%和62%。調查結果還顯示,對于測量血壓的重視程度依次為:65歲以上高齡者最重視,35~45歲年齡組最不重視,其中認為無所謂者高達43%,這是何等的危險!
由于高血壓病發(fā)病緩慢,大多數人沒有特別的不適,所以容易忽視。等到出現并發(fā)癥時,往往為時已晚,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為了減少高血壓病的并發(fā)癥,降低人群尤其是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水平是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隨著血壓的降低,高血壓病的主要并發(fā)癥也隨之減少。收縮壓每降低9毫米汞柱(1.2千帕),舒張壓每降低4毫米汞柱(0.5千帕),腦卒中將減少36%,總的心血管病將減少34%。
為了有效遏制第二次心血管病對我國人民帶來的危害,全民降血壓是唯一的出路。對此,國外已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芬蘭、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在“飽受”了第一次心腦血管病的流行之苦后,痛定思痛,自20世紀70年代起,在社區(qū)人群中采取以控制高血壓病為主的干預措施,同時加強健康教育,結果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特別是腦卒中死亡率幾乎以每年5%的速度遞減。可見,只要積極行動起來,完全有可能扭轉這種“流行“的勢頭。
高血壓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一旦確診,就需要打一場降血壓的持久戰(zhàn)。為此,采取什么樣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1959年以來,我國曾對高血壓病的診斷和防治策略做過多次修訂,最近的一次也是1991年的事了。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是否出現高血壓病的并發(fā)癥,一方面與血壓水平直接相關,另一方面與患者是否同時具有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有關,其預后還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這在以前的防治指導策略中,都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因而舊的高血壓病分期方法已不適用了。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工業(yè)的發(fā)展,各種新藥不斷涌現,對于如何合理科學地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如何進行非藥物治療,如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強群防群治,都亟需對我國原有的高血壓病防治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為此,衛(wèi)生部、高血壓聯盟于1999年10月頒布了《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作為21世紀我國高血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準則。
高血壓病雖不像洪水猛獸,也不是森林大火,但它正悄悄地、無情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阻礙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并帶來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高血壓病防治是一個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大問題,對它的關注,應該是持久的!
大眾醫(yī)學2000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