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奕斌
人們每天都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我們食用的醬油含有防腐劑(苯甲酸鈉、對羥基苯甲酸鈉),所吃的米飯含有防蟲劑(氧化胡椒基丁醚),面包含有面粉改良劑(過氧苯酰溴酸鉀等)、膨脹劑(重碳酸鈉、磷酸鈣、明釩等)。所有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到目前為止,這些添加劑還未發(fā)現(xiàn)有毒性或明顯毒性。其它一些添加劑則有毒物,而且還是可引起基因突變的強化學誘變劑,有遺傳毒性。
人將誘變劑的毒性分A、B、C、D四級。
A級:無論社會怎么需要,都必須制止它們大量上市,如氯乙烯,即屬于此類。
B級:盡量不用為好,以其它具有同樣作用的物質(zhì)取而代之,食用色素里有B級誘變劑,亞硝酸可歸入此類。
C級:這些物質(zhì)在實驗中對細菌變異有影響,但在高等動物實驗中影響不甚明顯,如煙草、汽油等。
D級:這類物質(zhì)很早就被懷疑為誘變劑,但還沒有被證實。如避孕藥、糖精等都歸于此類。
在食品添加劑中,遺傳毒性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是亞硝酸鹽。所謂遺傳毒性,是指能引起遺傳物質(zhì)發(fā)生改變,導致遺傳疾病的一種誘變作用。亞硝酸鹽的誘變性,已在果蠅、微生物、老鼠等的實驗中得到了證實。食品加工業(yè)生產(chǎn)的火腿、臘腸等大都有亞硝酸鹽。在正常情況下,動物瘦肉中的肌脘容易被氧化,變?yōu)榧准‰?,瘦肉因而變成褐色。由于亞硝酸鹽能使肌脘變成難以氧化的亞硝酸肌脘,使肉制品保持新鮮顏色,故它被作為食品防腐劑使用。
據(jù)研究,亞硝酸鹽與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亞硝胺,也可產(chǎn)生其它亞硝酸基化合物,而后者中有很多致癌性和誘變性。到目前為止,已查明有致癌性的亞硝基化合物有100多種。
亞硝酸的遺傳毒性機理表現(xiàn)在:它能使構成人體遺傳物質(zhì)(即DNA)中的腺嘌呤(A)脫氨基變?yōu)榇吸S嘌呤(HX),使胞嘧啶(C)變成尿嘧啶(U)。A和C的氨基變?yōu)橥?,引起正常的遺傳密碼改變。
在我們平時所吃的大多數(shù)加工食品中,還含有另一種食品添加劑——食用色素。咸鱈魚、咸蘿卜的黃色,西式糕點等的各種顏色,都經(jīng)過食物色素處理。在食用色素中,有些容易與DNA發(fā)生奇妙的結合,如吖啶類色素,有插入DNA的能力。由于它插入DNA的兩條鏈之間,因而可妨礙DNA的正常復制。這種誘變現(xiàn)象叫移碼突變,是更嚴重的一種基因突變類型。雖然,絕大多數(shù)人具備修復DNA損傷的功能,可對于易感人群來說,則要盡量避免接觸各種誘變劑,以免遺傳病或腫瘤的發(fā)生。由于食品添加劑中,可疑的遺傳毒物比比皆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慎用食品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