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定
鄰居王老師退休10余年了,這些年來,雖然年老體弱,時有小毛小病,但身體狀況總還有驚無險。他患有高血壓病,4年前腦梗塞一次,頭顱CT掃描顯示為“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經治療,恢復得比較好,也沒落下行動障礙或其他明顯的后遺癥。但從此以后,他與家人更加注意身體了,除飲食起居有規(guī)律,堅持按時服藥外,每天散步、打太極拳,沒有發(fā)現血糖或血脂異常,又戒了煙,生活安排得有張有弛。然而不久前,王老師又因腦梗塞再發(fā)住進了醫(yī)院。
王老師的兒子是一位專業(yè)技術人員,人到中年肩負重擔,無論在工作單位還是在家庭,里里外外都少不了他,父親住院更加重了他的負擔,有空便去醫(yī)院陪護。前一陣,父親病情不穩(wěn)定,更是沒日沒夜守在病床邊,直到最近才松了一口氣。平時在路上遇到,我們總愛聊聊。這一次見他顯得疲憊,眼中血絲不少,話音嘶啞,言談中對父親的病況頗為擔憂,總覺得自己沒照顧好老人。
平心而論,他們對老人的照顧是盡心的,對于第二次腦梗塞,子女的自責也無必要。于是,我們邊走邊聊,話題就從老年人反復腦梗塞談起。
高血壓是老年人腦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血壓病在我國人口中患病率高,因此,腦血管意外(腦梗塞與腦溢血)是常見的病種。專家認為,高血壓如果不做正規(guī)有效治療,腦梗塞發(fā)生的機會將增加達40%。王老師退休前就經常頭痛、失眠,有時頭暈,發(fā)現高血壓病后并沒有真正認識到疾病的危害性。血壓下降了,不適感覺消失了,便常常漏服藥,不堅持服用維持量降壓藥。第一次腦梗塞后,自己與家人雖都有了足夠的重視,知道了正規(guī)有效降壓治療的重要,但再次發(fā)生腦梗塞,自己與家庭卻并不是沒有教訓和啟示。
高血壓病之所以造成危害是因為除了血壓升高造成的影響外,還會形成心臟與血管的結構性改變,稱之為“心臟與血管重構”。高血壓的血管重構作用促使大腦中動脈血管壁增厚、狹窄、內徑縮小,使血液流量減少而致供血不足,尤其在大腦某些局部表現突出,稱之為“局部腦血流改變”,好像田野上灌溉渠道多處淤塞,終使土地屢屢出現旱象。如伴有糖尿病、血脂異?;蚰I功能不全,血流量減少愈烈。有1/3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局部腦血流量減少,而持續(xù)性局部腦組織血流供血不足是腦梗塞發(fā)生的基礎。有些正常老年人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這種改變,與血管硬化等因素有關,但一般均不如高血壓患者那么嚴重。高血壓病病程越長,灌注不足越嚴重。因此,盡早并堅持有效降壓治療是防止腦梗塞的關鍵措施。
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收縮壓升高明顯的不少,常達到或超過180mmHg,應降至160mmHg以下,如在160~170mmHg之間也應再降20mmHg,能耐受者可降得更低一些;舒張壓達到或超過90mmHg就應該及時治療。
然而,血壓下降雖然對延緩血管硬化有益,但對于逆轉血管重構卻不理想。某些降壓藥雖然使血壓下降卻并不能改善血管重構,長期服用后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容忽視。近年,提出了“你血管的壽命就是你的壽命”一說,逆轉血管重構已引起重視,并且發(fā)現了具有一定程度改善心血管重構作用的降壓藥如雅施達等,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此類藥物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更進一步的完善還有待于科技的進步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