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文
“能掙會花”常常是令人羨慕的。但“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商品時時刺激著我們的購買欲,花錢的藝術(shù)越來越難以把握。購買的沖動,沖動過后的懊悔、無奈,倒時有發(fā)生——
吳為的公司為提高職員們的英語水平,給每位職員發(fā)了一套《走遍美國》的電視教學錄像帶。面對擺在面前的錄像帶,吳為心中頓時燃起一股從未有過的學好英語的熱情和欲望。他不由分說,晚上8點跑到離家最近的一家大商場,花三千多元買了一臺錄像機……一星期過去了,吳為學英語的熱情因工作的繁忙而遞減消散。從此,錄像機也進了“冷宮”,呆在角落中再也沒用過。最讓吳為不平的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買的錄像機比離自家不遠的電器商行中賣的同樣產(chǎn)品貴了400元……
一琳是一家大公司的財務(wù)總監(jiān),收入頗豐。她的衣柜中堆滿各式衣服,這都是她每次逛街的收獲。但最讓一琳頭疼的卻是經(jīng)常感覺沒衣服穿,因為以前買的衣服,不是感覺有點過時了,就是穿一段時間,就不喜歡了。雖然有的只買了幾天。
我們?yōu)槭裁磿^腦發(fā)熱、不能控制自己的購物沖動呢?
占便宜心理
商店每次進行降價促銷活動,都會有大批顧客光臨。在這個“欲購從速”的氛圍中,我們常常會有不買就沒占著便宜的心理,這常常是導致我們毫不猶豫地掏腰包的一個原因。當我們看到那么多的人在爭相購買,就相信這種商品一定有它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在購物中最常見的“從眾心理”。當然,從眾購物的沖動,帶給我們的并非都是滿意。
“一見鐘情”的心理
這類購物者買東西往往出于這樣一種沖動:看了一則廣告宣傳,聽到朋友對某種商品的贊譽或是在逛街中無意看到一件式樣符合心意的商品,就會產(chǎn)生一種立刻擁有的沖動,而懶于多做比較、選擇。于是沖動式、突發(fā)式購買便成為必然。
思維定勢的干擾
所謂思維定勢,是指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時按照已經(jīng)掌握的比較牢固的知識、習慣和思路去思考問題和尋求問題的答案。在購物上,則通常表現(xiàn)為“非買不可”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我們發(fā)生購物沖動的又一導火索。有位先生決定要買一組啞鈴,可以每天走路時練習。他馬上沖到一家運動器材行,花了一千元買了一組啞鈴。兩個星期后,他使用啞鈴的次數(shù)不過五六次。最后,他把這組啞鈴放在角落,以后再也沒有使用過。這只是他買過的眾多“無用物”之一。
那么,面對身邊各種商品的誘惑,我們又如何控制購物的沖動,使囊中的錢花得恰到好處,減少“無用物”的堆積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改變我們的購物習慣開始。
向自己提問
我們買很多東西時,都只是為了瞬間的滿足罷了。所以,我們最好養(yǎng)成習慣,在買東西前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我需用這個東西多久?”“買了這個東西,還有地方可以放嗎?”我們應該學會用一種挑剔的眼光看待廣告或促銷活動。面對人們蜂擁的搶購,以及推銷員苦口婆心的勸誘,我們應該冷靜地問問自己:“這東西到底好在哪?”“我為什么要買它?”如果你的回答是:“它很便宜”、“很多人買,看來不錯”,那么,我們最好放棄。
延遲購買
如果你很難控制自己的購買沖動,你可以把現(xiàn)金、信用卡留在家里或只帶少量現(xiàn)金,再去逛街。即使看到一件非??尚牡纳唐?,也不要立刻掏錢,過一兩天如果你仍對它念念不忘,再去購買也不遲。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延遲購買能改變許多“非買不可”的念頭,自然也就減少了后悔事件的發(fā)生。
爭取同伴的幫助
找一個了解你購物習慣的朋友和你一道逛街,互相約束彼此的購買行為,避免去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
替代購物
我們可以在紙上列出一些可取代購物的事項,如散步、和朋友聚會、沖個冷水澡等,這樣,購買欲高漲時,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取代購物行為。任何可以阻止我們沖動購物的事情,都是有效的方法。
了解購物信息
對于平時懶于或無時間逛街的人來說,通過報紙了解購物信息,的確是減少盲目購物的一個好辦法。在家中仔細列出購物清單,再出門采購,這也是避免無目的閑逛而產(chǎn)生購物沖動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