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非
古代伶人相當于今天所說的戲曲演員,雖然他們在古代地位低下,但也偶有得志之時。歐陽修《新五代史》中的《伶官傳序》就提到了后唐莊宗寵幸伶人,終為伶人所困的悲劇。伶人中也不乏仗義之輩,如春秋時楚國的優(yōu)孟(“優(yōu)”是優(yōu)伶,“孟”是名)就是這樣的一個義伶。楚國的宰相孫叔敖為官剛正清廉,他死后其子十分貧窮,以砍柴為生。優(yōu)孟出于道義,看不過去,于是借助自己的“職業(yè)優(yōu)勢”,穿著孫叔敖的衣冠,模仿其神態(tài),搖頭而歌,終于感動了楚莊王,賜給孫叔敖的兒子一塊封地。本文則主要介紹幾位機智的伶人利用職業(yè)之便,借題發(fā)揮,巧施嘲諷的故事。
禁止明月唐昭宗時,國庫空虛,昭宗為“中央財政”困難重重而整天唉聲嘆氣。一個叫李茂正的大臣奏請由政府專賣茶油獲利,皇帝準奏了,并讓李茂正主持這件事。不久,李茂正得知茶油賣不出去,因為老百姓用松明照明。李茂正便下令禁止使用松明,以為這樣老百姓就不得不買茶油了。這時旁邊正好有一個叫張廷范的伶人,他連連拍手叫好,說:“禁得好!只是禁了松明,還有天上的明月,應連明月也一并禁止!”李茂正一聽,不禁失笑,終于作罷。
我在徘徊宋仁宗在御花園賞花釣魚,并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徘徊”二字。隨從的大臣紛紛步韻奉和,和詩中也都有“徘徊”二字。接著,君臣去看雜劇。只見幾個伶人走進一座房子,其中一個在前堂,東看看,西望望,老是不走開,別人問他:“你這是干什么?”他說:“我在徘徊?!边M了后堂,那個伶人還是東張西望,留連不去,別人問他,他還是回答:“我在徘徊?!北娙寺犃耍夹ζ饋恚骸袄鲜恰腔?,未免太多了!”伶人借助自己的“職業(yè)之便”,先將“徘徊”一詞轉化為具體可見的形象,再通過預先商量好的“明知故問”,巧妙地嘲諷了那些只會一味隨聲附和的臣子們。伶人們分明在演戲,那些善于拍馬逢迎的大臣遇上這種似痛非癢的俏皮話,即使有怒也不便發(fā)作。
有天無日頭明憲宗成化年間,浙江嘉善知縣林某,生性貪暴,濫施酷刑,有一家13口人被他活活打死。正好御史侶鐘巡按浙江,林某急忙厚賂鎮(zhèn)守的太監(jiān)李文,請李文代他說情。這天,李文請來侶鐘,邊喝酒邊看戲。只見戲臺上一個官員正在觀賞雪景,還令手下士卒做了一頭雪獅子要他們藏在陰處,留待以后賞看。士卒問:“藏在山陰(縣名),可以嗎?”官員說:“不可?!笔孔溆謫枺骸安卦诮?縣名),可以嗎?”官員說:“不可,不可。藏在嘉善縣就最好了。”士卒問:“那地方無陰,怎么可以藏?”官員說道:“你難道不曉得么?嘉善林知縣打死一家13人,那里豈不是有天無日頭嗎?”臺下的人聽了,無不暗暗吃驚。李文見事已至此,也就不敢開口為林某說情了。雪獅子怕陽喜陰,伶人利用兩個含“陰”字的縣名,十分自然地引出有“陰”無“陰”的問題,巧妙地嘲諷了嘉善縣暗無天日的政治“氣候”??h名中有“陰”字,不等于那里就全是“陰天”,然而正是這種看似違背事理的“詭論”,令人感到痛快淋漓。
不想變法清光緒年間,上海有一位叫何家聲的伶人,在《清溪洞》劇中扮演孫悟空。按照劇情,孫悟空在追趕魔鬼怪時,應當不斷變幻??墒?,這一天的何家聲忘了變幻的方法,身子搖動了幾次.就是變不了。扮演妖魔的伶人當場譏笑他:“看你今天癡癡呆呆的,無力變法了!”何家聲靈機一動,指著臺下看戲的官員說:“妖魔休得胡言!你看今日各位大人沒有一個想變法的,何況俺小小猴兒!”觀眾一聽,不禁喝起彩來?!白兎ā币辉~,既在演孫猴子戲的語境中指變幻魔法,但結合當時的“政治語境”,又暗關政治上的變革國家大法。表演過程的一個失誤,竟變成了對當時頑固反對變法維新的官僚們的一個巧妙的諷刺,觀眾的會心大笑無疑是對守舊官僚所孕育的不滿的自然宣泄,而伶人的機智更是令人贊嘆。
(責任編輯/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