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芥川比呂志 葉 子
幾個人湊在一起聊天而不能笑的話,會令人興致索然。即使是商量正事兒,在告一段落時還是想笑。根本不笑,可就過于一本正經(jīng)了。當然在發(fā)生悲劇事件后和商量緊迫的事情另當別論。
笑并不是加到談話中的佐料兒,也不是裝飾高雅餐桌的漂亮鮮花。笑是使談話變得有滋有味的老酒。不,笑就是談話本身,我們有時甚至就是為了笑而談話的。
從前在日本軍隊里,新入伍的士兵笑就會挨揍。我倒沒有因為笑挨過揍,可是和我同年入伍的Q卻一年到頭因為笑挨揍。因為他越認真他的臉看起來就越像是在笑。
有一天,中隊開慰問會。所謂慰問會就是演節(jié)目。會演節(jié)目的新兵一個接一個登上臨時舞臺,唱民謠、演口技之類。不知是第幾個,Q上場了。
Q說的是單口相聲“貉子變色子”。就是那個貉子為報恩變成色子的故事。
真是繪聲繪色,功夫老道?;靡覀冃Φ们把龊蠛?,有個誰都害怕的老資格下士甚至笑過了頭,上氣不接下氣。
應大家的要求,Q又說了一個“時蕎麥”。這個也讓大家聽得捧腹大笑,熱烈鼓掌,他可真露了臉。
可是這并不能使Q免除不幸。那天晚上熄燈后,他被下士左右開弓狠抽了一頓耳光。
第二天早上,我問他:“怎么了?昨天晚上?!?/p>
Q避開我的目光伏下腫脹的臉說:“說是說賭博、欺詐這樣的事太不象話?!?/p>
“豈有此理!他不是也哈哈大笑了嗎?”
“本來是想讓大家樂一下。”Q又變成像笑似的面孔無可奈何地小聲說。然后又小聲加上一句說:“笑口常開鬼自來。”(譯注:日本諺語有:“笑口常開福自來?!?
這個格言或警句是有一些真實在里邊的。笑和使人發(fā)笑在現(xiàn)代日本容易被人認為沒有威嚴、不端莊、輕薄等。
然而,無鬼也無福。誰都知道談笑的樂趣。含有笑的成分的話語就像肥豚、牛肉那樣非常有味道。
如果大家都在談笑,只有一個人默默不語,是很煞風景的。于是,大家想辦法盡力要把他拉人到談話中來。
沉默的人也有緣由。也許有點兒自卑或是膽怯,無意中變得沉默不語。由于周圍的人對沉默若過于關注,反而使沉默者覺得別扭,愈發(fā)不開口了。他并不是心情不快而沉默,然而在持續(xù)的沉默中心情變得抑郁了。
這樣一來,大家都掃了興,不知不覺就冷了場。過一會兒又會覺得這實在無聊,于是便無視沉默者的存在,說東道西,東拉西扯,談笑風生,終于又達到了笑的飽和狀態(tài)。誰說上一句,大家一起笑起來,接著來一句引起大笑,再來一句又引起哄堂大笑,如果周圍變成這樣,沉默者實在是覺得心寒。
二十年前,我有過這種體驗。
晚上的客廳除我之外還有幾位。都圍著主人聊得起勁,笑聲不斷,只有我一個人沉默著,那時我不識啤酒滋味,剛才勉強喝了幾杯啤酒,反而使我更加憂郁。我頑固地閉口無言。
突然,主人從桌子對面微笑著對我說:“你把襪子脫了試試,很舒服?!?/p>
這可是我沒想到的,半信半疑地按主人說的做了。真的,立刻就舒服了。好像除掉了附在我身上的什么東西一樣,我開始侃了起來。
旁邊有人勸我喝酒,我想拒絕,主人制止了我,他隔著桌子伸出了自己的杯子,開玩笑地說:“幫助弱者喲?!?/p>
我第一次和大家一起笑起來。
青森縣金木町那家主人的名字叫太宰治。
(馮學光摘自1996年第H期《日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