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英
疼痛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見、最痛苦的癥狀之一,也是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各種有效止痛措施,緩解和減輕患者的疼痛,即是肝癌治療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內學者應用中藥外敷治療肝癌疼痛,積累了許多經驗,且效果良好?,F簡介如下,患者不妨一試。
藥散外敷肝區(qū)止痛
1、采用已故名醫(yī)蒲輔周先生的疼痛方加味制成癌痛散(方由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白膠香、五靈脂、麝香、冰片、蚤休、黃藥子、蘆根、穿山甲、皂角刺組成)。每次用藥散5克,以茶水調成糊狀,外敷肝區(qū)疼痛處,取紗布覆蓋藥面上,用膠布或繃帶固定。每次敷藥6~8小時,間隔12小時后重復敷藥一次。據報道用于治療肝癌疼痛91例,顯效42例(用藥后20~40分鐘疼痛消失,止痛時間可維持16~28小時);良效22例(用藥后20~40分鐘疼痛消失,止痛時間可維持8~15小時);有效22例(用藥后40~60分鐘疼痛消失,止痛時間可維持4~6小時),總有效率達94.51%。長期應用,未見成癮性和耐藥性。動物實驗也表明,該藥散能明顯提高痛閾值,對局部組織及臟器功能無毒副作用。
2、采用《外科正宗》如意金黃散(方由天花粉100克,黃柏、白芷、大黃各50克,生南星20克,皮硝、芙蓉葉各50克,冰片、乳香、沒藥各20克,雄黃30克組成)加水調成糊狀,均勻攤于油紙上,外敷肝區(qū)疼痛處,并以紗布敷蓋,用繃帶固定。每次敷藥3~4小時,隔日敷藥1次,5次為1療程,一般用藥1~2個療程,疼痛即可緩解。臨床觀察發(fā)現,部分病人用藥后腫塊有明顯縮小趨勢,提示該藥不但具有鎮(zhèn)痛效果,而且還具有抑制腫瘤增殖、減輕癌腫感染壞死的作用。
3、用中藥紫金錠研成細末,以稀蜂蜜水調成糊狀,將藥糊攤于紗布上,貼敷于肝區(qū)腫塊或疼痛處,48小時換藥一次,(熱天則24小時換藥一次),連續(xù)用藥96小時為1療程。一般用藥1~2個療程后,疼痛明顯減輕。據報道曾用該藥治療肝癌疼痛28例,總有效率為85.71%。
藥散外敷肚臍止痛
1、采用穿山甲末100克,乳香、沒藥各20克,雞矢藤揮發(fā)油0.5毫升,冰片1~2克,50%乙醇500毫升。先用酒精浸泡乳香、沒藥15~20天后,取藥液70毫升與穿山甲末拌勻烘干。然后加入雞矢藤揮發(fā)油及少許冰片,再以食醋調成糊狀,每次用藥5~10克,填于肚臍上,外用麝香傷濕膏貼敷固定。隔日用藥1次,每次敷藥24小時,連續(xù)用藥2~3次。鎮(zhèn)痛效果良好。
2、用活田螺肉10~15粒、新鮮七葉一枝花30克,搗爛如泥,加入冰片粉1克調勻,直接敷貼于肚臍上。每日1次,連用3天為1療程。據報道,曾用此法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疼痛10余例,止痛效果甚佳。
藥散敷貼穴位止痛
1、每次取用南通蛇藥片1~2片研成細末,固定敷貼于肝俞穴位上,隔日換藥1次,3次為1療程。一般治療2~3個療程,疼痛即能緩解,若同時配合口服蛇片,每次3~6片,每日2次,效果更佳。
2、采用癌痛散(方由山奈、乳香、沒藥、大黃、姜黃、梔子、白芷、黃芩各20克,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黃柏各15克,蓖麻仁20粒組成),每次用藥散10~15克,加雞蛋清調勻,外敷患者期門穴上,6小時換藥1次。據報道曾用本方治療肝癌疼痛20例。一般用藥3次后肝痛明顯減輕,連續(xù)用藥3天,疼痛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