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艾禾
有一個美國的科學記者名叫米歇爾·沃爾德羅,他對圣塔菲的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深入的采訪后,寫成了一本書《復雜——誕生于秩序與混沌邊緣的科學》,于1992年在美國出版。1993年,這本書出現(xiàn)在英國的書店里,被正在這里留學的中國留學生陳玲發(fā)現(xiàn)了。她說自己最初讀到這本書的感覺是“驚喜萬分,就像是書中的阿瑟被邀請到圣塔菲研究所一樣驚喜萬分,我被一群比我優(yōu)秀得多膽大得多的物理學家經(jīng)濟學家們邀請加入了他們的思想盛宴,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
苦惱他們的設問起初比我更吃飯穿衣也更海闊天空,他們比我還‘瘋!我找到了一種歸屬感?!?997年,這本書被陳玲翻譯成中文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要知道,雖然這本書中大量涉及的是物理、生物、計算機、經(jīng)濟學、人工生命等屬于理科的范疇的內(nèi)容,陳玲卻是學文科出身的人。對于她,《讀書》雜志的前主編沈昌文先生有一個絕妙的評價:她就像是張愛玲的姑姑,總愛說“聰明的外行話”。
即使是在《復雜》這本報告文學性質的科普類的書中,也是無法用很簡單的語言將復雜科學解釋清楚。《復雜》這本書中雖然沒有涉及什么數(shù)學公式,但是看《復雜》這本書仍然是要花腦筋費力氣的。但是,這本書仍是那么有吸引力,那是因為“復雜”這件事本身就具有無盡的魅力:為什么一只在巴西的蝴蝶扇動翅膀,最終會在美國引起一場龍卷風?為什么今天的所有鐘表都是順時針方向轉,而不是相反——據(jù)考證,在中世紀就有人做過逆時針方向轉的鐘,但又是什么因素使得大家沒有用這種鐘……這種“非線性的”問題很多很多,復雜科學可以涉及到我們生活周圍的一切。
混沌學是復雜科學里的一種,以上的許多問題正是混沌學研究的范疇??上驳氖?,混沌學的研究在中國正在興起,混沌研究已被列入“八五”和“九五”國家攀登計劃,北京大學、中國科大和復旦大學等都相繼成立了“非線性研究中心”。國內(nèi)已經(jīng)出版了不少的有關書籍,其中較具普及性的讀物有:《從拋物線談起》(郝柏林著),《渾沌:開創(chuàng)新科學》(格萊克著)等。
本文圖選自《走向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