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冬,我在江蘇鎮(zhèn)江的一個郊縣任縣委書記,省委調我到團省委工作。此前,我并沒有做過共青團工作。抱著急于請教的心情,我敲開了當時市委一位領導的家門,因為他在五六十年代曾從事共青團工作。了解我的來意后,這位領導半倚在沙發(fā)上,點燃一支煙,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很久,他緩緩地說道:“徐鳴同志,共青團工作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工作,但并不容易做好。我送你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半句話,五個字,叫做‘捧一顆心來。”
就這樣,我捧著一顆心,來到了共青團的“領地”。
熱心待工作
到團省委以后,為了盡快熟悉工作,我先下到基層。在與基層團干部和團員青年的廣泛接觸中,我很快體會到了“共青團工作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工作,但并不容易做好”這句話的含義。
江蘇地處沿海發(fā)達地區(qū),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的崛起,撐起了江蘇經(jīng)濟的大半壁江山。在激烈的市場搏殺中,青年們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挫折的懊惱;既有思想問題需要排解,也有實際問題需要幫助。其中既有共青團能辦的事,又有共青團確實辦不了的事。新時期的團的工作真是既好做又不好做。但是,我有一種感覺很真切,只要在團員青年中,你就會獲得工作的源源不絕動力。
記得1991年夏,我在蘇州農(nóng)村檢查共青團工作。一天,上午開了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團干部座談會,下午接著檢查了兩個鄉(xiāng)的。企業(yè)共青團紅旗崗活動情況,晚上又參加團縣委組織的城鎮(zhèn)青年演講比賽。在比賽快要結束的時候,團縣委書記悄悄把我拉到會場門口,指著幾位守候在那里的農(nóng)村青年,十分為難地對我說:“這幾位是城郊一個村團支部的同志。他們舉辦青年農(nóng)民技校堅持了好多年,今晚
是又一期培訓班結業(yè)。他們聽說你來了,晚飯后就等在這里,想請你去講話,給他們鼓鼓勁??晌矣种滥氵@幾天很累……”我望著幾位農(nóng)村青年熱切的目光,心頭不禁一熱,沒聽完團縣委書記欲言又止的話,便拉著他一起到了那個村的青年農(nóng)民夜校。那天基層團員青年的熱情促使我一氣講了兩個小時,青年們回報我熱烈的掌聲。從村里回縣委招待所的途中,我打開車窗,江南田野的風盡情吹拂著我,驀地,夜幕中一顆流星劃過,我突然領悟到,共青團工作是一項需要熱情與激情的事業(yè),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青年,熱心待工作是成功之道??!
誠心對同志
在工作和生活中,基層團干部是很不容易的。在青年中,你是個頭,要處處以身作則;在社會上,人家視你年輕,許多事并不被重視。眼見得青年伙伴或下海經(jīng)商闖出了一番天地,或仕途順利事業(yè)有成。而團干部則在團的崗位上甘守清貧,追求卓越,這份精神實在可貴。作為一級團委領導,我覺得有責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尤其是在基層團干部轉業(yè)的時候,我和團省委的同志努力從各方面做工作,一遍又一遍地找市縣領導,爭取能夠安排好。因為我知道,安排好一名團干部,就能穩(wěn)定一批團干部。
當然,團干部也有弱點,也需要幫助,有時候“響鑼也要重錘敲”,關鍵是要敲好、敲響。我熟悉的一名團干部,在團的崗位上工作多年,工作積極肯干,為人熱情誠懇,就是有一個毛病,好喝幾口酒。記得一次,我?guī)ш牭竭@個市考察團干部,市委組織部也派人參加。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他晚上陪朋友喝酒,酒醉后在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第二天早上,他帶著包扎的傷口來看我。我心里真是又痛惜又氣惱,狠狠批評了他一頓。他也十分后悔,并表示要吸取教訓,改掉這毛病。在后來的考察過程中,我們沒有因為這件事影響對他的公正評價,并為他在團委內(nèi)外作了不少工作??疾旌螅液褪形M織部的同志一起找他談話,既指出了他要注意的方面,又充分肯定了他工作的成績。他為我們的誠意所感動,以后工作表現(xiàn)一直不錯。
團干部年輕,有朝氣,有活力,有創(chuàng)造力,又因為團干部年輕,好強,好幻想,所以既要嚴格管理,又要方法得當。我們對同志捧出一顆誠心,誠心實意為了團干部,團干部也會誠心回報共青團事業(yè)。
愛心獻青年
共青團是一個青年組織。這個組織之所以為青年擁護,就在于她為青年服務,代表青年的利益,反映青年愿望。而要做到這一點,團干部就要廣泛地接觸和交結青年朋友。
說老實話,作為團省委書記,與團干部接觸比較多,交朋友也比較容易,但與普通青年交心、交朋友就不那么容易了。盡管你可以多參加基層青年活動,廣泛與青年接觸,但青年人見到你恭恭敬敬,這種接觸很難深入。后來,我發(fā)現(xiàn),與普通青年談心、交朋友最好的辦法是通信。到團省委工作以后,總能不斷收到一些青年朋友的來信。我白天事情多,就晚上帶回家處理。晚飯后,把自己關入書房,在臺燈下泡一壺茶,細心打開青年的一封封來信,就像打開了青年的一扇扇心扉。從那或清秀、或稚拙的字里行間,把握青年的思想脈搏。然后鋪開信紙給來信青年寫復信。有的是談思想,有的是幫助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這種回信大多是談心式的、朋友式的交流,免去了客套,直抒胸臆。這時,我真感到這是一種享受。最使人高興的是讀青年朋友收到我信后的復信,他們在信中不把我視作團省委書記,更多的是當作兄長,視作摯友。像這樣的來信,我都會放在案頭,看上好幾遍。
當然,與青年朋友通信不僅僅是“紙上談兵”的事。1994年夏天,我收到一位鄉(xiāng)鎮(zhèn)機關青年同志的來信,信中沒有說清事情的由來,卻充滿了一種激憤的情緒。我意識到這里有原因。向鄉(xiāng)鎮(zhèn)團委打聽,知道這位青年同志因一件小事,被鄉(xiāng)鎮(zhèn)領導誤解,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當時,我正在這一地區(qū)參加扶貧工作,便幾次通過熟人,把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向鄉(xiāng)鎮(zhèn)領導反映,最后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事情解決后,我給這位青年同志又去了一封長信,與他一起探討青年人的處世立身問題。幾天后,這位青年同志專程來看我,我們在一起聊了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團干部,與青年通信、談心、交朋友是普通小事。但我想,在每一件小事中滲透對青年的一份愛心,一份關心,就會有助于共青團的大事業(yè)。
虛心留自己
華年似水,青春易逝。5年的共青團工作,雖然自己依舊有一顆年輕的心,但人已近不惑。然而,我始終熱愛青年,在同青年的接觸中,我能感悟到最純凈的氣息,學到許多東西。
那是1991年春,我剛從事共青團工作不久,應邀到一所高校給團員青年上團課。我從中國近代史講到中國革命的興起和中國共青團的光輝歷程。團課結束后,有一位青年學生輕輕拉住我,他笑著夸我團課講得好,又說想就中國革命的一些問題向我請教。這位歷史系4年級學生對中國近代史十分熟悉,他對中國革命的成因從外部壓迫到內(nèi)部矛盾講得頭頭是道,令我十分嘆服。我感慨良多,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青年,這一代青年勤奮好學,不斷進取。要做好團的工作,我們必須努力學習,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幾年來,我養(yǎng)成了認真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從青年學、社會學、心理學到歷史、文學、經(jīng)濟管理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書籍,廣泛瀏覽,汲取知識。就這樣,向青年學習,向實踐學習,向書本學習,努力使自己和青年一起走在新時代的前列。
這幾年的共青團崗位實踐,我自己感覺,只要用心去做,也就有收獲。想起當年老領導送我葉圣陶先生的半句話“捧一顆心來”,確實是受益匪淺。葉圣陶先生的后半句話是“不帶半根草去”。我想這位領導畢竟是老團干,他知道,作為一名共青團干部,只要捧一顆心來,盡管帶不得半根物質的草去,但獲得的精神財富,卻是一生一世也受用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