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湘華
高血壓病是人類健康的大敵之一,是導致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險誘因。臨床醫(yī)學研究表明,高血壓病具有長期、慢性、進展的特點。用化學藥物治療,短期內(nèi)難以根治,長期服藥又有肝臟或腎臟損害,常常顧此失彼。
最近,意大利拿波里大學的薩尼博士等人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如果進食富含鉀的食品,則1年可減少75%的降壓藥劑量而仍能很好地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調(diào)查也證實,膳食中鉀攝入量同血壓呈負相關。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巴克萊斯醫(yī)師說:高血壓病人處理鈉鹽、鉀鹽的途徑受損,進食天然高鉀食品可糾正這種缺陷和降低血壓。
研究人員將54名血壓控制良好的患者隨機分成增加鉀攝入量組和對照組(一般膳食組),前組每天3~6餐,每次攝入鉀10~12摩爾,并要求在保持總熱量和控制血壓情況下,減少動物蛋白和脂肪的攝取。1年后高鉀攝入組服藥量明顯減少,其降壓藥(利尿荊、口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從基線值的每天2.24片降至0.67片。至研究結束時,高鉀膳食組有81%的患者服藥不到初始量的一半即能控制血壓,而對照組僅有29%。
美國未來醫(yī)學家指出,在21世紀的醫(yī)療保健中,自然療法將占據(jù)舉足輕重的位置。祖國醫(yī)學也十分重視膳食、心理等自然療法。因為非藥物的自然療法比藥物治療更符合人體自身調(diào)節(jié)代謝的規(guī)律,且無化學藥物長期積蓄的毒副作用。因此,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宜遵循以下自然養(yǎng)生治病的法則:
1.注重調(diào)節(jié)精神情志。氣火上逆可導致陽亢,表現(xiàn)為眩暈、目赤目糊、情緒易于激動等,所以一般來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度緊張,要勞逸結合,保持知足常樂的怡然情懷,這樣可使肝氣調(diào)達,養(yǎng)益心智。
2.飲食清淡。平日,不吃過于油膩食品,避免體重超重;不伴有并發(fā)癥的早期高血壓病人可少量飲低度酒,但要克制吸煙。體重超常者應限制膳食熱量,特別要限制富含脂肪和糖類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和甜點心等。
3.控制鈉鹽攝人。每日食鹽量最好在3~s克。若患者合并有心、腎功能不全,則應進一步限制食鹽攝取。
4.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散步、健身操、太極推手、養(yǎng)生氣功都是中老年病人適宜的運動。運動可增強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huán),增加熱量消耗,減少體內(nèi)多余脂肪,改善血管壁彈性。
5.合理飲食。營養(yǎng)學家指出,許多含鉀豐富的低鈉食物,同時亦是營養(yǎng)素較全面的食物,如蕎麥面、小米、玉米、各種豆類、甘薯、土豆、山藥、竹筍、蓮藕、茨菇、白菜、姜、菠菜、莧菜、百合、大蔥、茭白、薺菜、金針菜、辣椒、茡薺、柚、杏、柿餅、棗、桑椹、香蕉、花生、瓜子、核桃等,均屬品質(zhì)上乘的高鉀低鈉食物,選擇入膳能減少高血壓病人用藥量,不啻大有裨益。
6.許多中藥與食物同源,取而用之多有功效。如豆科植物的決明子,能清肝明日,利水通便??扇Q明子20~30克、麥冬10克沸水泡茶飲,既能消除高血壓病的頭暈、頭痛、乏力等癥狀,又能降低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減少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長期飲用,有良好的保健治病作用。再如,菊科植物菊花含揮發(fā)油、腺嘌吟、膽堿等成分,能疏風清熱明目,平素可用菊花15~20克、紅花1克、銀花10克沸水沖泡10~15分鐘后代茶,效果較好,長期飲用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