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林
1982年夏天,江漢石油學院從新疆請回來一位兩鬢斑白的老校友,給即將畢業(yè)離校的大學生們介紹了在荒無人煙的大沙漠中為祖國尋找開發(fā)石油20年的動人事跡。就是這么一場報告會,使得廖永遠選擇了畢業(yè)后去祖國油田工作的志愿。
1982年7月,廖永遠來到了勝利油田32674鉆井隊。只是到了鉆井隊后,他才知道什么叫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第一天報到,他被人領進了用葦箔搭成的簡易工棚房,并被告知此地就是他的宿舍,他的心便涼了半截。這天夜里,大地上刮起了漫天的風沙,簡易工棚里彌漫著灰沙,嗆得他透不過氣來。望著被子上厚厚的一層灰土,廖永遠兩眼發(fā)呆,淚水盈滿了眼眶。一連3天,廖永遠一聲不吭,躺在床上,每天只吃一頓飯。
大學生近乎絕食絕言的表現(xiàn)驚動了鉆井隊所有人。隊長、衛(wèi)生員、工人們都來給他做工作,檢查身體,勸他多保重身體。同屋的一位50多歲的老師傅拖著患嚴重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雙腿一瘸一拐地跑上老遠買來了糯米和紅棗為他蒸上了年糕。領導見廖永遠身體瘦弱,又是白面書生,就建議他留在家里抄抄寫寫,整理資料,干點輕松的活計,然后再找個機會調(diào)出井隊算了。沒想到這好心的建議刺傷了廖永遠的自尊。他覺得這是自己被大伙兒小看了,如果接受了這個好心的安排,自己的靈魂有可能終生不得安寧。
廖永遠堅持上了鉆臺。文弱書生論力氣比工人小,但腦子還是比較靈活,時不時動點心眼兒,搞點小革新什么的,也能收到以巧取勝的效果。修理泥漿泵是個又臟又累的活,可他每次都搶著干。有一次修泥漿泵,工友不小心,一榔頭砸在他的腰上,疼得他當場暈了過去。醫(yī)生給他開了半個月的病假,但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泥捏的,他只休息了一天就照常上班了。
1984年,油田把攻克一度被看作是鉆井“癌癥”的大段文東高壓鹽水層的難題交給了廖永遠,讓他擔任攻關小組組長。接受任務的當天,他就把鋪蓋卷扛到井場上。為了把握住進入高壓鹽水層的準確深度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他連續(xù)幾天幾夜守在泥漿泵池邊,仔細觀察泥漿流型、流速的變化。接近預計井深后,他干脆每10分鐘用舌頭嘗嘗泥漿的咸味,嘴唇讓高度鹽堿的泥漿燒了一圈水泡。最后終于準確地掌握了進入高壓鹽水層的準確深度以及泥漿流型、流速的規(guī)律,并制定了新的鉆井參數(shù)、鉆頭選擇、鉆速控制等一整套施工方案,寫出了《安全鉆穿高壓鹽水層施工措施五十條》,在全油田廣泛應用,攻克了這一鉆井“癌癥”。
1987年元月,廖永遠擔任了4582鉆井隊隊長后,承擔了我國第一口穿越黃河南北兩岸的高難度定向雙井的任務。這口油井水平位移在千米以上,要穿過新生界中生界和古生界三套地層,施工難度極大。為了打好這口井,廖永遠幾乎是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國內(nèi)沒有定向雙井的鉆井先例,廖永遠便先后3次找到美國帕克石油公司在勝利油田的工地學習取經(jīng)。起初,美方技術(shù)總監(jiān)死活不愿見他,更甭說傳授什么技術(shù)。最后,廖永遠只得用英語對美方技術(shù)總監(jiān)說:“你們公司信譽很高,鉆井技術(shù)和工藝是一流的,難道您就不想擴大貴公司在中國的市場?”美國技術(shù)總監(jiān)這才感到面前的年輕人并非等閑之輩。“您介紹技術(shù)給我,我回去就使用,這不等于是在給您作一個實實在在的廣告嗎?您何樂而不為呢?”美國技術(shù)總監(jiān)聽了這番高論,高興地說:“密斯特廖,您真聰明,我決定把造斜技術(shù)告訴您?!本瓦@樣,廖永遠從美國人那里沒花一分錢學來了定向技術(shù),并把這一技術(shù)應用到這口雙向斜井的施工中,提前25天打成了我國第一口穿越黃河的定向井,節(jié)約成本50萬元。
在鉆井隊的9年中,廖永遠結(jié)合生產(chǎn)實踐提出了23項合理化建議,完成技術(shù)攻關26項,其中兩項獲勝利油田“五小成果”一等獎,4項獲鉆井公司科技一等獎。他完成的《I型安全打水船》《立體交叉作業(yè)法》《多維空間生產(chǎn)論》等10項新技術(shù)、新工藝推廣應用后,取得了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1989年,他完成的《動用QC方法提高長噴嘴鉆頭效益》獲勝利油田QC成果一等獎,并作為優(yōu)秀科研成果推薦到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他先后帶了4個鉆井隊,有兩個隊評為勝利油田標桿隊,并創(chuàng)出了5項全國鉆井新記錄,18項勝利油田鉆井新指標。廖永遠先后榮立了兩次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