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華
誰不想有個智力超群的慧兒呢?而游戲是促使幼兒智力發(fā)育的一種最好的活動形式。為了豐富幼兒游戲內容,我們試用最為流行的娛樂工具一一撲克,與孩子做游戲,把難以理解和掌握的數(shù)的概念寓教于游戲之中?,F(xiàn)介紹給家長們:
第一步是熟悉撲克牌,認識圖形和顏色。
實驗對象為兩歲多的小樂字。他已能口頭數(shù)出1~10個自然數(shù),看著花花綠綠的撲克牌,象得到新鮮玩具一樣,樂宇高興地玩弄著。媽媽隨手拿一張指著紅桃問:“這象什么?”
“桃子?!睒酚罨卮鹫f。
“對了,這是紅色的桃子,紅桃?!眿寢屵吂膭钸吥闷鹨粡埡谔艺f:“你看,還有黑色的桃子呢?!边@樣,使樂字了解了方塊、梅花、紅桃?guī)追N圖形。然后,通過“找朋友”游戲反復強化,不但辨清了紅、黑顏色,而且還能說出這幾種圖形的名稱來。
第二步是學習認數(shù)和數(shù)數(shù)。
媽媽將紅桃牌1~10挑出來,依次排列,和樂宇一起數(shù)每張牌上的桃子數(shù)。圖形的總數(shù)就是牌子上所標出的數(shù)字。二者的統(tǒng)一使孩子在學會數(shù)數(shù)的同時也認識了1~10個自然數(shù)。再通過桷花、方塊、黑桃的多次重復,感性認識更加鞏固,進而對數(shù)的代表意義有所理解。此過程需用多種游戲形式,幫助孩子由簡到繁地逐步掌握。
第三步是比較數(shù)的大小。
大家一起用撲克牌玩“釘鉤釣魚”游戲,主要內容是每人起一部分牌,出牌時,誰的大,誰就贏。開始媽媽幫孩子判斷大小,然后引導孩子利用多和少的概念比較其大小。哪張牌圖形多,哪張牌就大。由具體的圖形進行比較,逐步過渡到抽象數(shù)字本身間的比較。這一步的學習需一定時間的反復訓練,不能急于求成。因為幼兒具有驚人的記憶力,而理解能力是很差的。
古人云:“啟其蒙而引其趣?!庇脫淇诉M行幼教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把提高幼兒的興趣放在第一位。同時利用幼兒喜歡獎勵的心理特點,吸引他們把注意與識記傾注在這項活動上,提高他們觀察、記憶,注意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游戲學會數(shù)數(shù)、認數(shù)、數(shù)間大小的判斷,培養(yǎng)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為算術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撲克游戲要靈活多樣,根據(jù)每個幼兒當時的心理水平(知識和智力水平),提出新的略微超前的要求,以便激起他們的需要,從而促進孩子智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