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華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只要你給他以不孤獨的感覺,你便征服了他的一半。
——是嗎?(我笑起來)
看來上帝征服人的勾當,便是從這里下手的?
再遇到我怨恨什么人的時候,或者因感覺我的對手很強大而灰溜溜,只要用力想一想:“他也孤獨”。便釋然了許多。
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
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
寂寞是尋求普通的人間溫暖而不可得。
錯以無聊充孤獨,“我孤獨了?!卑。闩鋯??
——第一次見尼采這樣的話,我驚訝,我以為他是窮盡了人間這個題目上的所有體驗了。
有這樣一類,他們不使用“孤獨”,也不用“寂寞”類。這類內感狀的詞匯在他們這兒不總是受青睞。他只冷淡地使用客觀狀詞匯,他至多說“孤單?!?/p>
就如流放他到一個魯濱遜式的孤島,他咬定的只是——孤單。
他不用內心式的詞匯。他當然不是詩人。
想起一位詩人親口告訴我的:“在給我哥哥的信里,我稱自己是這世界上最辛酸的男人……”
偶爾我站在院子里,望著我們家那群老母雞。
我們家那群老母雞,怕也各有各的心事吧?……別看它們整日里擠在一起,很合伙的樣子。過幾天她們就會發(fā)現(xiàn)有一只因為長得特別肥,提前失蹤了;有一只因為特別瘦,還老不下蛋,也突然失蹤了;還有一只天天下蛋,受到很大的優(yōu)待,頓頓有米吃……反正各有各的心事的。即便有一天上帝賜給了她們開口交談的功能,在啄米之余,她們能在那些空閑的時間里彼此交談了,又將會有多少完全共同的內容呢?
生命的平等,在于造物主的公允。
孤獨,還有孤獨的人……有人清晰地意識到有人模糊地感覺到,有的人叫出來有的人不叫。他們叫出來,以便充分地自我感覺著。他們往往既抱怨這個世界,又私底下極渴望加入這個世界。尤想作這世界“中心”。無疑這又是困難的。
愿意以為么,天才大多是一種物質生命虛弱的人,or至少有“虛弱感”的人。
他們創(chuàng)造文化,他們通過創(chuàng)造文化來與命運抗衡更多是“haveto”,客觀的逼迫較之主觀選擇在這時候更有力量。
文化,終究成為他們生命力得以延續(xù)的副產品。
——緊接著的一個美妙的結局,是這個“副產品”可以較之生命本身來得更豐富更輝煌。
孤單,令人想起鳥,想起形單影只的大雁類,想起空中的動物……想起背景的遼闊。
不知為什么我感覺它體現(xiàn)了生命的平等。
寂寞是人類獨有心靈的東西。
孤單則退遠一些來看人類,也看生物or看尚無生生命的自然……
看人類的時候,何不置它于蕪雜的生命種類里?看生物的時候,還可以再退一步,退一步到更悠遠的距離上。
“喧囂的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一個無聲的點”。
——在這樣的距離上,生命體現(xiàn)出空前的平等。
有這樣的距離,這樣遙遠的距離。
再回頭讓我們面對那創(chuàng)造了人類燦爛文化的巨匠們,便也有了面對孤獨而不孤獨,并進而生發(fā)出通過創(chuàng)造去同命運抗衡的力量。
——不是么?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