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浦
“雍正奪嫡”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是如何登上金鑾寶座的,歷來眾說紛紜。一說康熙帝本意傳位于第十四子(允),臨終前寫下“傳位十四子”的遺囑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狡詐的胤禛(雍正帝)設(shè)法得到遺囑,在“十”字上加上一橫一勾,變得“傳位于四子”;一說康熙帝病重時,皇四子胤禛用一碗人參湯將父皇毒死,然后才奪得了皇位;也有的說康熙帝特別喜歡他的皇孫弘歷(乾隆帝),因而把皇位傳給弘歷之父胤禛,以望相永。種種說法,似乎各有道理,哪種合乎實際呢?
第一種說法,在時間上有出入,手段也講不通。紫禁城內(nèi)乾清宮中迎門高懸的“正大光明”匾后,確是清帝秘密立儲皇太子之處,但這種做法起自雍正年間。雍正帝汲取了康熙帝的教訓(xùn),為避免皇子之間為立儲而爭斗殘殺,在順治帝親筆書寫的“正大光明”匾后立儲了“皇四子弘歷繼承皇位”之詔諭,才使弘歷順利地登上了皇帝寶座??滴醭o此種措施。至于胤禛將“十”字改為“于”字,從漢文書寫遺詔行文上看,文理不通。正式遺詔應(yīng)寫“傳位皇十四子允
”,如果改“十”為“于”,則變成“傳位皇于四子”;
而且當(dāng)時“于”、“於”也不通用。另外,清代立儲文字均用滿、漢兩種文體并寫,即使?jié)h文字體可改,滿文立儲行文改起來可就難了。因此這種篡改儲文得帝的說法不能成立。
第二種說法,胤禛用人參湯毒死皇上,亦不足為信。康熙帝本人深諳有些皇子臣下居心叵測,十分提防別人謀害他,而且他又懂得醫(yī)學(xué),他曾講:“南人最好服藥服參,北人于參不合。朕從前不輕用藥,恐與病不投,無益有損。”他哪里肯吃胤禛所奉的參湯呢?再者康熙帝臨終前有皇子、臣下多人守在身邊,胤禛怎敢公開下毒手?史籍所載,康熙帝為久病纏身,又患感冒引起它癥,是壽終正寢,并非被害而死。
第三種說法,康熙帝喜歡皇孫弘歷(乾隆帝),因而將皇位傳給弘歷之父雍正帝,這倒有點貼切。
雍正帝在康熙皇太子允祁被廢以后,得到康熙帝的賞識。在代替康熙帝處理政務(wù)或祭祀大典等活動中,都比其他皇子的機會多。康熙帝賞賜給他三處府第,有京師的雍王府,西郊的圓明園,熱河的獅子園??滴醯鄄∥r,他正代皇上在南郊行大祀禮,每日都派護衛(wèi)至?xí)炒簣@請安。第五天康熙將他召回寢室,命鎮(zhèn)國公吳爾占代行祭天,臨終前正式宣布皇四子繼皇帝位。
(摘自《清東陵大觀》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