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京午
法國的波德萊爾(CharlesBaud-elaire一八二一——一八六七)《交感》(Correspondance,又譯作“對應(yīng)”“感應(yīng)”)一詩,國內(nèi)許多譯本都把詩中一個詞譯錯了。
《外國文學(xué)》一九八二年第十期第68頁,劉楠祺譯文是這樣的:
芳香似初生兒的肌膚清新,
管樂聲一樣甜蜜,草原那般碧綠,——還有別的,
腐爛、濃重、輝煌的氣息,
也勃發(fā)著無窮無盡的生機,
就象琥珀、麝和安息香,
在歌唱靈與感的交遞。
(著重號為引者所加)
琥珀是無味的古樹脂化石,怎能與麝香、安息香并列?怎么會有“腐爛、濃重、輝煌的氣息”?此處“琥珀”的原文是“Lambre”。查《法漢詞典》及原版《小羅伯爾字典》、《拉羅斯現(xiàn)代法語詞典》,此詞均可釋為“龍涎香”。龍涎香是抹香鯨腸胃的病態(tài)分泌物,類似結(jié)石,從鯨體內(nèi)排出漂泊于海面上或沖上海岸而取得,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洋等處的海岸時有發(fā)現(xiàn),具有持久的香氣,是極名貴的香料。從這首詩的上下文來看,Lambre隨后跟的是lemusc(麝香)、lebenjoin(安息香)、lencers(香、乳香),均是香,而琥珀則為無味的透明體,由此可見,這里的Lambre應(yīng)該是龍涎香。
編者按:柳鳴九主編《法國文學(xué)史》中冊《相應(yīng)》一詩,該詞即譯為“龍涎香”。